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砚边

染之意境

  愿美妙的色彩牵绊匆匆的身影,无边的风景陶染浮华的心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风翻四季,月度春秋,我们看花听鸟、赏月观鱼,由此带来的美的体验妙不可言。且不论云游天际、雾涌山峦、海水汹涌、松涛阵阵,单是那千变万化的色彩,便足以令人心旷神怡。是谁染得花娇艳,草青青,春水浩荡;是谁在炎炎夏日将清凉绿色肆意铺张;浓墨重彩的秋,层林尽染,果香四溢,油画一般;当寒风萧瑟,花木凋零,一切归零,山沉寂、水无声,那飘落的雪花,轻轻巧巧便染就了大幅水墨般的世界。

  大自然神奇的画笔,涂抹皴染,有时工笔,细细勾勒花与叶的细节姿态。有时写意,漫天的乌云大开大合,随风涌动。山,以水为纸泼洒层层的绿,水,以天为心接纳了万事万物。令人驻足流连,心旷神怡,产生自然入妙之感。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当色彩以一种形神兼具的静态呈现;当自然山水落笔于纸,墨色流淌处,我们面对并欣赏的,是更高层次的艺术品,浓淡自然、层次分明的黑白水墨,俊秀多姿、色彩瑰丽的青绿山水。

  花鸟的色彩,在徐渭的笔下,全为墨色渲染、墨象生动,浓淡干湿恰到好处,画牡丹“墨染娇姿,气度不凡”,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用笔放纵,古拙淡雅,别有风致。五色之外,黑白灰染成的写意,构成如此美妙的宁静淡远境界。

  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称的画家溥心畬先生对画作的染色有独到之处,他认为,染色最好要在十次以上。次数越多,层次越多,就越有深度越有分量。“淡而后才能雅,清而后才能逸。”他自己每次染时用色很淡,一层层一次次往上加。否则颜色都浮在纸面上,山泽枯槁,毫无生气。实是告诫后人做事须认真,不可急功好利。单看这染的次数,便可知老先生对待绘画用心之深,恰如那广袤的大自然,将不同颜色,放置在不同位置,日染月染,又有柔风细雨,于是有了深深浅浅、高高低低、千姿百态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当曾经的自然色彩染了情感,进入文字,风一页页地翻,翻过无数风烟,翻到眼前。于是,我们看到,那不老的诗词里的色彩在岁月中是怎样的清秀隽永:初夏的午后,东坡先生说,“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深秋时节,王维写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合书,闭目。明艳、萧瑟、鲜艳的色彩意象扑面而来,继而形成审美的通感,有淡淡和暖,袅袅清寒。

  山水日月,鲜花原野,它们对人的熏陶厚实无比,是任何一个天才演说家的千言万语所不能取代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凸凹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郁达夫也曾说过,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

  这些斑斓的素雅的色彩,每时每刻都在缓慢地微妙地转换、融合、再生,赋予万物无限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沉醉于彩虹挂在天空的惊喜,这美丽的色彩来去匆匆,稍纵即逝,却仿佛是所人有梦想的起点。痴迷于夕阳一点点染红天际,拥抱大地,与清凉的黄昏调合,成为淡淡的青色,渐暗,渐沉,黑夜涌上来,将这青色拥抱,一同入眠。又于流年暗换中,促人惜时奋进。

  黄昏,散步,身边小灌木浮着点点淡黄,枝叶扶疏中若隐若现,晚风与花香一起拢过来,沾染在发上衣上,是“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么,行在树旁,桂枝上飘过辛弃疾的句子: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我们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无限的情趣,灿烂、宁静、温和、饱满,每次相见,都如初见,新鲜喜悦,不自觉地以心相应,以情相和。愿美妙的色彩牵绊匆匆的身影,无边的风景陶染浮华的心灵。在这尘世,一路同行。


美术报 砚边 00020 染之意境 2019-11-23 美术报2019-11-2300012;11307520 2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