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院校艺术生 女性比例持续上升
女性艺术 未来可期?
■本报记者 黄俊娴
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征。女性不断地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撑起“半边天”。在美术创作领域也不例外,女性艺术家已成为新中国美术创作的一支生力军,女性美术创作不断丰富着当代画坛,为其注入活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年轻一代的女艺术家开始将国际视野和个人视角结合,积极探索利用各种媒介表达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她们的创造活力,在国内外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
除此以外,女性艺术家崛起也表现在收藏领域。日前,由苏富比梅摩指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在2012至2018年间,男性艺术家作品重复销售的价格整体增加了8%,而女性艺术家则达到了惊人的73%,增速远超男性。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女性顶了“大半个天”表现尤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8年,以八大美院为主体的国内艺术高校本科和研究生入学人数中,女生占了63%。中国美院2018和2019级的本科生,女生占比接近80%,在南京艺术学院2018级新生入学统计中,女生占比72%;中央美院出现历史上最高性别差的是2017级本科生,新生共招录本科新生834人,其中男生255人,女生579人,平均比例为2:5。而在师范院校艺术专业中,这个比例更高。仅以湖南长沙师范学院为例,女生占了学生总数的80%。
女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特别是艺术类师范教育的主体,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是否为此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是继续无视男女心理差异、倡导无差异教育,还是正视男女生心理成长的不同特点,将“女性艺术”“女性意识”引入教学视野,引导女学生们坦然面对自身性别特质,及早摆脱“第二性”的焦虑,进而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扩大和提升自我的心灵空间和艺术格局。
湖南长沙师范学院教师付琴认为,教师职业中庞大的女性群体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其教育结果,而女师范生是濒危民间文化遗产中的强大的救助力量,做好地方濒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时代赋予女性师范生群体的重大使命。“少年非遗”、“民间美术进课堂”、“将民间美术纳入高校课程体系”等等观念可能最终都会指向一点,即“女性师范生”的艺术教育。
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和女性教师,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美术教师姚颖,非常关注女性艺术教育的发展。她认为女性相较于男性对艺术和艺术教育方面的视角和切入点完全不同,独特而有新意,她们的关注点往往更加柔和、感性,情感色彩也更浓于男性艺术家,对细微的感情把控也更加出彩。正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女性艺术家,让其对未来的女性艺术教育充满期待。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郑硕认为,就女性艺术教育而言,随着时代发展,女性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需要重新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的艺术教育课程,同时也更需要着重提高女性的创造力、感知力、欣赏力的教育。另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女性艺术教育还需格外注意女性本身的特征,从构建指向性明确且具备灵活性的艺术教学模式、确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培养女性的创新意识等方面确立女性艺术教育的实现途径,力图打破传统艺术教育的局限,建构新时代女性艺术教育的新模式。
而在天津美术学院的教师蔡猜看来,女性艺术教育,不一定非要单独拎成一个话题来说,人的内核非常多元,艺术从来也无关于性别。她更愿意直接地来看当今学生学艺普遍更需要提高什么。作为一个老师要意识到学生最需要提升的是综合素质。比如拥有一个开阔的眼界,掌握对信息的收集、解读、以及归纳的能力;拥有思考、解构、再创造的欲望;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当下整体局面的关注能力;增强学生对多方面文化的吸收等等,这样思维才能更开放包容,作品才会呈现更多的可能性。而作为女性教育者,蔡猜觉得还应该看得更细腻些,因为学生时期是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精神和敏锐观察能力的最好时期,老师们要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与世界观的形成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