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演员》:嘿!想出名吗?
“全球知名艺术家”速成指南
■本报记者 周懿
如果你不会素描、速写、国画、油画,进不了科班、考不上美院,但又有一颗想要成为艺术家的赤诚之心,还要一不小心很红很红的那种。恭喜你,这不是痴人说梦。因为最近,一根香蕉的“奇幻之旅”给出了详细的“全球知名艺术家”速成指南。经过解读,具体步骤如下:
一场足够知名的展览
一个高平台将成为“艺术家之路”的高起跳板,“人往高处走”这个道理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无用过多言说。在今天,如果技术过硬,一定是向“全国美展”这样的一流平台冲刺;放在一两百年前,艺术中心巴黎的学院沙龙展就是精英艺术家们趋之若鹜的展示场所。当然,得不到“权威”的认可,也可以向“权威”挑战——毕竟厉害的对手才能显示自身的实力,所以“印象派”们靠着反抗沙龙,一战成名,留在了艺术史上。
有赖于前辈艺术家、评论人们的接棒努力,百年之后艺术行业迎来“百花齐放”的热闹场面。今天,大名鼎鼎的画廊、知名策展人、金牌经纪人,可以带你进入全球的艺术盛会,比如“巴塞尔”——艺术市场的风向标,艺术行业的名品牌,这是一个镀金殿堂,也是一个名利战场。进入这个门槛,似乎就可以站上“国际舞台”了。这就够了吗?且慢,每年有美国迈阿密巴塞尔、中国香港巴塞尔、瑞士巴塞尔,而一场巴塞尔艺博会可有上千艺术家呢,要让聚光灯再聚焦一些。
一个无厘头又高深的IDEA
回看历史,距离马塞尔·杜尚向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送去小便池,已经过去一个世纪又两年。只不过如今互联网时期的观众,已经忘了爷爷的爷爷那辈的“现成品”把戏,以至于到一百年后的今天,一根香蕉仍能掀起轩然大波。“当代艺术之父”杜爷爷曾经曰过,“(在现成物品上写上有思想的短句,)是把观众的思想带到另外一种主要是受字眼支配的领域中去”(美·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比如小便池叫“泉”,比如把蒙娜丽莎画上胡子写上“L.H.O.O.Q”……不仅仅是个作品名,更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所以,作品的伟大来自于你的想象,这根香蕉其实没什么破天荒,只是得了百年前杜爷爷的衣钵真传,取个作品名“喜剧演员”,再配上一份胶布使用说明和艺术家亲笔签名的真伪证书,千万不能多做,毕竟杜爷爷也说了,“现成品可以不加选择地重复,所以每年只搞一小批”(同上书)。认真的或故作认真的评论家们告诉大家,这根小香蕉可是在幽默地讲述一个关于“全球贸易”的伟大命题,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一个破天荒的价格
专家的解读看起来很美丽,但是回头细想一下“全球贸易”,为什么不是辣椒、西红柿、土豆、丝绸、可口可乐、iPhone 11……就算换做一整沓美元黏在展厅里,也很代表“全球贸易”。
再仔细一想,原来,人们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钱”——市场价值0.3美元的香蕉披上“艺术的外衣”卖了12万美元的事实,就好像一场拍卖中“亿元拍品”那样激动人心。据说作品成功销售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被法国女藏家买走,第二版本被法国男藏家买走,还有两家博物馆争相订货。藏家是谁?博物馆是哪家?不得而知。这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12万美元天价买1根香蕉”,一个标题党足以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撩拨起一大波吃瓜群众的心。
一群吃瓜群众的狂欢
就在大家纷纷掏钱买票前往巴塞尔,挤出含糖量最高的微笑与香蕉合影留念,美着图排着朋友圈九宫格,点赞还没凑齐100个的时候,第三个版本竟然被更大胆的“艺术家”作为“行为艺术”吃掉了。
安迪·沃霍尔说,“这个时代人人都能火15分钟”。这恐怕是他那个时代,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要想有15分钟保质期,确实也不易。贴香蕉的、吃香蕉的“艺术家”,恐怕还没有那根香蕉的保质期久。所以,还得锲而不舍地重复以上步骤若干遍,幽默有趣又不失礼貌地讲好每一个笑话。
但是,当代艺术的保质期呢?在这个艺术的“国际舞台”上,什么是“喜剧”?谁又是“演员”?
(04-05版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