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陆维钊诞辰120周年
本报杭州讯 记者 俞越 12月9日至20日,“心画——纪念陆维钊诞辰120周年文献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明,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雁君,陆维钊长子陆昭徽分别致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开幕式后,紧接着还举行了论坛。
今年适逢陆维钊先生诞辰120周年,多地都陆续举办活动、展览纪念这位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此次展览,聚焦用数百件陆维钊先生的珍贵手稿,将其分为五个部分:1.万山青拥一诗人;2.此身端拟蠹书终;3.书笔苍茫起鬼神;4.树木十年梁栋在;5.回春一瞬雪霜融,分别从诗词、学术、书法、教育、医学等方面彰显这位书法家、教育家的艺术才华、深厚的学术修养、严谨的治学精神。
陆维钊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诗人,他以诗词寄怀人生。浓厚的家国情怀、真挚的师友情谊、深切的家人情感,所见所遇,皆寓其中。他一生文心昌炽,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读其诗词,如阅其人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此次展示的陆维钊的诗词手稿,呈现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现存最早的一首诗作于16岁。手稿中多有圈点、修订和老师批改的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我们依稀能看到陆维钊在求学、成长之路中的脱变。
据陆维钊的子女回忆:“他是一个勤于记录和写作的人,日积月累,所录的内容非常之多,可惜这些稿件大多已经在动乱时毁坏。”留存至今的陆维钊手稿弥足珍贵,更是我们研究这位大师的宝贵资料。此部分的文献体现了陆维钊于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理论等各方面的深厚修养,众多读书笔记,内容博涉古今。阅其笔迹,天资卓然,勤勉好学,皆跃然纸上。其书籍批注颇多诠释发微,笔迹茂密精审,气格清朗。题跋文章明晰精湛,真知灼见令人称服。《清词钞小传》、《绘事雕龙》目录、《与马一浮论〈梦奠帖〉书》等皆体现了陆维钊治学严谨和诚敬之心。
在此次展览中,有一幅作品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年仅18岁的陆维钊临的《杜伯盨》,是其初学钟鼎文的作品,用笔沉厚老辣,气息高古。深厚的学养与过人的天赋,共同造就了陆维钊的书画艺术高度。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陆维钊从青年至晚年各个阶段的作品,数体兼备,足见其全面而深厚的书学造诣。所书《四古碑名》云:“余书自以为得力于此四碑”,可见其书学之渊源血脉。所书《论篆隶书》、《水龙吟》、诗词笺等作品意态跌宕,笔有尽而势未止。“蜾扁”体《千字文》是陆维钊晚年探索新体的作品。
众所周知,1979年,陆维钊、沙孟海等老先生毅然承担起授业的重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招第一届书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从此,高等书法教育借此得以恢复。然而,1979年,陆维钊先生已经缠绵于病榻,但他依旧亲自为首届书法研究生制订的《教学纲要》,其中列举了六十个问题,广涉书法与篆刻的一般常识、文字学、金石学、文学、史学、实践技法、美学、教育方法、书法与社会、书法与国学修养、书法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书法篆刻的研究与创新等,这对中国书法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