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太阳一样
发光
巴比伦城的彩釉砖
两河流域的资源缺乏,除了椰树就没别的树,石头和矿产也没有,当地人要想造房子,只能靠遍地丛生的芦苇和俯拾皆是的粘土。聪明神机的两河人,用芦苇扎成骨架,外部敷上泥,组装起来就成了房屋。他们以后则把粘土做成块,用火烧后成为砖,再去砌造房屋,两河人就这样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砖。两河人的房屋,他们的宫殿、他们的堡寨、他们的庙塔,以及举世知名的通天塔,都是用砖砌造的,甚至用砖砌造出了著名的空中花园和巴比伦城,古代的两河人用最普通的粘土在世界历史上创造出了非凡的奇迹。
更为辉煌的是,两河人还在砖块上继续加工,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烧造出了彩釉砖。釉质的出现,是世界建筑史和工艺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釉的烧造温度高,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玻璃质,增加了材料的强度,能保护建筑物不被风蚀水浸,而且美观好看,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它开启了一扇文明之门。
砖是一种粗陶,它和陶器一样,原料都是用粘土来低温烧造。虽然世界各地都有陶器,也产生了有釉的陶器,但在世界建造史上,砖使用于建筑,却是一种首创。虽然砖的质地疏松,但较之于泥坯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它已经成型,不透水,有强度,能挡雨水。在施加了釉层之后,砖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能历千年而不坏。当考古学家们在两河的沙漠荒土中挖掘出这些如珠玉宝石般晶莹、闪烁着五彩光芒的彩釉时,想必难以抑制得住自己内心的欣喜,这些五彩釉砖的出现,给中东灰黄单调的景观增添了一道亮色,也为人类的文明史增添了愉悦。
1896年,德国人在一片荒墟之中挖掘出了著名的新巴比伦城。其中最为宏伟壮观,也是最为美丽的建筑,应属于伊什塔城门了。当这座城门逐渐从厚厚的黄土中现出原貌来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这是八座城门中唯一全用鲜艳的深蓝色釉砖砌造起来的城门,它有两重瓮城,城门高达12米,分为上下三层,设有高高的塔楼和突出的马面,最上部是锯齿形的雉堞,下部是拱形的门券。城门相当厚实和宽阔,可以容四辆马车并排行驶。最令人称奇的是,蓝色的釉砖上面匪夷所思地分布着一些高浮雕的图案。这些浮雕是几种动物:一种是代表着雷电之神的公牛,一种是象征着国王权威的雄狮,也有说是代表着当地最崇信的伊什塔神。还有一种则是只有巴比伦才有的四腿怪兽,有鳞有角,它被称之为龙,或者被称之为麒麟。这些动物都呈侧面的行走姿势,排列有序地布满了整个城门,墙面上还有立柱和花草的图案。这些彩釉的颜色复杂而斑驳,主要有深蓝、褐色和米白几种,看上去很鲜艳。很显然,这些神兽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装饰,而是基于宗教的崇信,代表着神明和君主的权威。
德国人在柏林的帕加马博物馆里把它们重新拼镶起来,又还原成了伊什塔门。由于城门和带有浮雕的墙面都是分块砌成的,所以以它们为模数,就可以拼装起来。这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巴比伦的整座城门,根据城门上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题辞,确认它是2600年前的新巴比伦王国时的辉煌作品。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彩釉的光泽并未褪去,残破而斑驳的墙面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些神兽们还在守护着它们宗教中的神灵。
由于继之后来的考古者来自世界多个国家,他们都有所获,从而把这座名城的精品带到他们的国家,于是我们能在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里看到那些璀璨的釉砖,上面的狮子象征着女神伊什塔的权威,当年它们曾经环绕在城墙的下部,守卫着那座非凡的城市。
发源于中东的这些彩釉砖,在日后的历史时期里,曾经一直流传到了波斯,大流士就用彩釉砖做成弓箭手的浮雕来贴饰苏撒宫殿的墙面,以后又传入土耳其、印度和中亚,影响到伊斯兰的许多建筑装饰,再东传到中国。中国人也学会了用彩釉的砖瓦来装饰皇家的宫殿屋顶,有时也装饰皇宫的一堵墙,但装饰整整一座城门的事还没有过。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彩釉砖是十分珍贵的建材,等于是玉,所以把它命名为琉璃砖或琉璃瓦。在使用彩釉砖于建筑物这一方面,伊什塔门应是全球最早的先例,它是古代最富裕的巴比伦城的一个精美绝伦的纪念碑。
尼布甲尼撒二世在题辞中写道:“我用炫目的金子,令那墙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我用青金石和雪花膏石覆盖了整个庙宇的内部。”他确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