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超越是无法量化的
■刘树人
一般地说,在同一领域、同一事物上,前人没有做过的,今人做到了;前人做得不全面、不深入的,今人做得更完善了,等等,这都是超越。
在近期南京《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开幕式上,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致辞说,“我们在很多方面其实都超过了古人,你自己好像不好意思说而已”。此言在网上引起热议,似乎大大超过了这个狂草展本身的影响!
当代书法是否超过了古代书法是一个学术课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刘先生以古人为参照,表达自己对当代书法的看法,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为何引发争议、非议,招致许多人的质疑,甚至嘲讽、谩骂?我以为,除了其所居地位的影响力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当下书坛存在着一定的保守思想、守旧意识。
书坛保守思想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神化古人、特别是神化“二王”,把“二王”看作是书法的顶峰,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最高峰。这种明显违背辩证法的思想和言论,在当下书坛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今年初,日本展出颜真卿《祭侄稿》,展览命名为《超越王羲之的名笔》。这引起了许多人的非议,纷纷为王羲之抱不平,有人还说,日本人说颜真卿超越了王羲之是别有用心,根本不懂中国书法。现在还有一些名家大腕收徒举办拜师仪式,徒弟穿上中装,轮流或集体跪下、磕头,老师端坐中央怡然受拜,民国时期就明文废止的叩拜礼,已成了一些拜师仪式上的必有程序,由此亦可见书画界受陈旧思想影响之一斑。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自“二王”所处的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700年,当代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已有深入发展和巨大进步,在哲学思想、经济科技、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取得的成就,都大大超过了古人,难道就是在书法上,古人享有“特权”不能被超过?果然如此的话,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书法只能一代不如一代,从而走向衰亡?中国书法推崇继承传统,这是对的。但继承是为了发展,不能以继承为名而厚古薄今,束缚思想排斥创新,把继承传统作为思想僵化的挡箭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人赵翼达到的文艺思想高度,那些奉行保守思想的当代人应该好好领会、反思一下。
回到开头的话题。我以为,当代书法“在很多方面其实都超过了古人”,这个观点是对的,没有必要“不好意思说”。一般地说,在同一领域、同一事物上,前人没有做过的,今人做到了;前人做得不全面、不深入的,今人做得更完善了,等等,这都是超越。在此我说一点:就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而言,今人的理解力与表现力是超过古人的。比如,对书法本质的认识,已从古代书论偏于技法的探讨,发展为对书法传统的深入开掘和对书法在现代文化艺术中地位作用的探究,虽然仍有争论,但争论本身正是书法理论深入发展的表现。再比如,对书法史的研究,已从古人分九品、点评书家式,发展成为全领域、各种书体和经典书家、经典书作的综合性论述,从而对三千多年书法的发展,认识更加全面、客观和深入;又比如,正、草、篆、隶、行诸种书体创作的繁荣,碑帖兼融的发展,对当代艺术思想、创作方法的借鉴、吸取,等等,使当代书法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新样式。辛稼轩有句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里套用一下:我见古人多妩媚,料古人见我应如是。在书法上,当代人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格。
其实认为古代书法不可超越的人,对古代书法也并非全盘肯定,比如他们认为北碑就属于民间书法而不可取。他们心中只有“二王”才是神圣的,不可超越的。你要是说可以超越,就会问你:那现在哪位书家超过王羲之了?哪幅作品超过《兰亭序》了?他们不知道,艺术上讲超越,不是可以量化的田径比赛,谁超过谁一目了然。书法艺术上,有创新、有发展就是超越。再说,由于艺术审美具有时代性和区域性,不同时代的书法作品不能机械地进行简单比较。唐代人以胖为美,羡慕杨贵妃,现代人时尚骨感,要当“白骨精”,谁比谁美呢?能说现代人永远不如唐代人、不如杨贵妃漂亮?而且,一位书法家和一件作品的被肯定,要经由时间来检验,王羲之和《兰亭序》的崇高地位被奠定,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的。王羲之师法钟繇、张芝,又博采众长而推陈出新,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为妍美流便的新体,成为唯美主义书风的创始人,但在当时并不为一般人所喜爱,也受到守旧派书家的非难,认为他的字“无丈夫气”;直到南朝齐代,当时的名家张融还对齐高帝说,“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林散之先生在别人称他为“当代草圣”时清醒地说,书法要站三百年。我推算了一下,从王羲之《兰亭序》时期至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晋书》撰写《王羲之传论》,正好历时三百年!所以,当代书家谁能成为王羲之,哪件作品堪比《兰亭序》,须到2319年才能揭晓,请现在就发问的人耐心等待哦!
(作者系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