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笔为现实“找茬”
——针砭时弊的新闻漫画
■赵雪峰
国内外有许多报纸把漫画发在头版上,有的专门开专栏挂上新闻漫画的栏头。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有许多新闻节目中也插播漫画,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可是,一些人虽然喜欢漫画,却对新闻漫画的定义未必十分清楚。
其实理解什么是新闻漫画并不难。报纸上常见的漫画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根据新闻事件进行创作,以漫画方式表现新闻,这种以简短文字加上漫画形式,通常被认为是正宗的新闻漫画,属于纯粹报道性漫画;第二种是以漫画特有的语言对现实提出批评或歌颂的,属于评论性漫画;第三种是为消息、通讯等稿件进行配图,是插图类新闻漫画。
现实生活的“镜子”
新闻漫画不仅仅限于某日某处某人某事、其结果如何(新闻五要素构成的图解漫画),而是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漫画,包括对社会丑恶进行揭露与批评,亦或对美好进行歌颂与赞扬。具体来说,揭露贪污腐败、赌博、嫖娼、假报成绩,出卖假冒伪劣商品的,或是对廉政建设、社会新风、五好家庭、道德伦理等颂扬的,可以说每幅作品都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写照与反观。
谈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对新闻稿件的认识,它在报纸上被称作报纸的旗帜言论,不像消息通讯那样告诉读者一个新闻事件,而是以新闻为由头或以现实为背景剖析一个事件、讲出一个道理。对此,谁也不能说它不是新闻作品。当你通读一篇言论、时评,从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新闻事件本身,而是对其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作品有时比直接告诉读者新闻事件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新闻漫画也是一样,有些漫画虽然不像新闻报道那样直接,但是留给人的思考与兴趣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看看华君武先生1947年发表在《东北日报》上的《磨好屠刀再杀》这幅漫画,就能明白新闻漫画并非一些人理解得那样狭隘。
告诉读者一个理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即中国记协)每年一度的新闻漫画评比更能说明哪些是新闻漫画这一点。他们每次评选都推出了联系实际构思精巧的新闻漫画作品。就拿“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漫画作品”复评评出的10件作品来说,哈笑的《20年后同学聚会》、沈天呈的《渡口》、刘翔的《绿化检查组要来吃饭,十分钟内要把树栽上》……从题目便不难看出,作品画的不是像新闻报道那样具体的人和事。2011年杭州日报的柴立青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漫画作品《无题》,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新闻漫画的范畴。
我们拿华君武的《猪八戒系列》漫画来讲,谁都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猪八戒这个具体人物,而是该作品利用了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批评了现实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的作品能获得“中国新闻漫画一等奖”,足以说明新闻漫画不限于报道类的漫画。
再如方成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画的那幅尽人皆知的《武大郎开店》,漫画使用历史人物武大郎来影射、批评某些领导干部压制人才的事实。这幅画也曾被评为“新闻漫画大奖”,当时引起全国轰动,其影响力至今不衰。它之所以成为一件优秀的新闻作品,正是反映了当时那种普遍存在的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人才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广大读者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共鸣,作品浓缩了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所以更具典型意义。如果按一般理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作品怎能算新闻漫画呢?殊不知,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从另一角度调动读者对事件的深刻理解,这一点远比一篇写真人真事的新闻报道所起的社会作用大得多、影响更深远。
新闻漫画的作用不仅仅告诉读者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告诉读者一个理。其功能在于,可以助人识别良莠,摒弃假恶丑,崇尚真善美;它能够起到启人心智,甚至振聋发聩的作用。我们批评用公款吃喝、批评弄虚作假,批评官商勾结,这些事件如果指名道姓或交待时间地点,那是新闻稿件该完成的事,而不该是新闻漫画去解决的事。之所以有针对性,就是因为它利用并提炼了现实中的新闻事实,并进行诙谐幽默的艺术促使之升华,从而更为深刻地揭示事物中的本质。
新闻效果和影响力各有千秋
我本人一幅在“第九届中国新闻奖漫画作品”被评为铜奖的漫画《悔》,和另一幅获得“第五届中国新闻漫画佳作奖”的漫画《还我长城》,也都属于评论性新闻漫画。不管是使用历史事件重新改编、借用寓言或历史人物重新演绎,还是用动物等拟人化方法,只要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只要与新闻、与时代同步,对时事进行针砭、褒扬、监督以致真实反映各地各民族风俗民情的作品,都属于新闻漫画。
前几年,《羊城晚报》由方唐先生作画,几乎每天都发一幅新闻漫画,画上大都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公开报道,而且大部分是当时广州街头的见闻,画旁还配上了文字;现在《中国青年报》第二版的青年话题版每天都有一幅带文字的新闻漫画;《今晚报》也曾每天在第一版发表一幅漫画。刊发的漫画稿件,没有一件确指某具体新闻事件,然而每位读者看了,都会觉得这样的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不管是哪一类新闻漫画,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弘扬正气、针砭时弊,反映读者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而新闻效果和影响力各有千秋。
我想,当年先辈们画漫画时也未必想到有什么新闻漫画。华君武、黄苗子、张仃这些人画抗战题材的漫画时,也没有把它归到什么新闻不新闻上。但是,他们的漫画却激励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情绪,起到了文字无法替代的新闻宣传作用。时代走到了今天,社会分工日趋细化,所以也就有了“新闻”和“不新闻”的区别。
(作者系浙江省漫画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