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飞时
春暖花开
■翁秀美(深圳)
燕子在古诗文中也传递出一种特殊的意象,人们借助燕之形象来赞美春光、歌颂爱情,寄托相思之苦,感叹世事变迁。
偶遇一件天蓝色风衣,对开襟,帽沿有浅浅绣花,衣上有飞燕烫花。小小的燕儿有的斜上,有的俯冲,若隐若现、各具姿态。这群可爱的精灵,轻盈活泼,给人久违的惊喜与感动。
仿佛立在乡间,倚在门前,见燕子,上下翻飞。在屋檐,在房梁,穿行柳下,呢喃水边。细雨中,微风里,双双对对,联袂同行。燕子飞时,春气缭绕,山青、水软,叶儿一片片地绿,花儿一瓣瓣地开,嫩生生的草芽儿,一寸寸漫上了人家的台阶。小儿追逐嬉戏,放风筝吃花斗草;大人们赤脚弯腰,后退一步,秧苗一行。眼前水田,远处村庄,燕子在空中不断来回,扑愣愣贴水飞过,俏生生立于枝梢,空气里弥漫着宁静而有生意的田园气息。
燕子在古文献中被称为“玄鸟”,它们有小钳子似的嘴,布帛样的双翅,剪刀形的尾巴。甲骨文“燕”的字形,像一只看起来似张口又似闭口的燕子的形状,非常形象。《月令》里说,春天的农历二月份,也就是春分这天,燕子从南方飞来;秋天的第二个月——白露后的第五天——又会飞回南方。
当春日来临,谁家的梁间檐下,有燕子衔泥做窝,便是这家人吉祥喜庆之兆。春联中常将燕子称为“紫燕”:新蒲细柳皆春色,紫燕黄鹂俱好音。燕子来时,春暖花开,是人们心中的报春鸟。它们感知敏锐,快下雨时,会贴地而飞,堪称气象专家。它们爱情专一,配偶一旦确定,绝不轻易另觅新欢,常被用来比喻爱情坚贞。“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邶风·谷风》)。燕尔,便是指新婚夫妻恩爱和美的情状。人们借助燕之形象来赞美春光,歌颂爱情,寄托相思之苦,感叹世事变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偏于春日怀人,烦恼情绪挥之不去,久立庭中对落花,偏有双飞的燕子往来盘旋,孤独伤感,更增愁肠。清代学者谭献谓这两句“名传千古,不能有二”(《谭评词辨》)。范成大的小诗则欢快明亮不少:底处双飞燕,衔泥上药栏。莫叫惊得去,留取隔帘看。多么美妙的一刻:一明一暗、一动一静,帘外双燕忙碌筑巢,帘内人悄悄地屏息观看,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燕子是立在家门前那根电线上跳动的春之音符,是寻常人家一年一年对于春天的期盼,是人们眼中具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的象征,是即使离开千里万里也不会忘记按时回家的远行游子。
记得那年春日,西湖,白堤上,一树桃花一树柳,在行进中变幻着身形、间距。突然,眼帘中飞进了一对燕子,那般轻巧俊俏。我停下脚步,脑海中浮现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是白居易见过的新燕么?年年花相似,岁岁燕归来,来西湖寻旧人,湖水依旧,白堤依旧。千年来,人在诗中,燕随人行,西湖的春天,永远生机盎然。
人与物,情感总是相互的,因而友爱、和谐、美好。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故乡,迷蒙恬淡。《双燕》中水墨清新,点与线,黑与白,码头流水,老树新枝,淡淡的却深深的情藏于其中,如同远处几乎看不见的双燕,留连不去。作品《童年》弥漫着蒙蒙水汽的油画,房屋、水、桥、人,都被拥在漫开的春意里,屋顶有双燕翩翩。吴冠中在为它所配的短文中说:……白墙黛瓦,拱桥曲水,小小的帆船,鹅群嘈嘈皆乡音……特别是燕子,婴儿时代见到的第一只飞鸟是燕子,因她筑巢在我们家里。
春天的画图,有姹紫嫣红,蜂飞蝶舞,又怎少得了灵巧的燕子?燕子飞时,春水摇动,春意涌动,燕尾如剪,剪去早春寒,剪得春光无限。燕子飞时,流水人家,芳草遍天涯,如此地美啊。看青杏小,柳绵少,佳人轻笑处,行人情生时,淡淡忧伤,些许惆怅,皆付与东坡妙手,书成一曲《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