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丹青探梅(之四)

论雪梅的诗情画意

  我喜欢梅花,更喜欢雪中的梅花。

  梅与雪之间有着一种不解的天然情缘,它们约定在残冬早春的严寒里相会,给人带来祥瑞之兆;梅与雪相伴共生,具有特别的审美价值。有雪的映衬烘托,更显出梅花耐寒的品格,有梅的雪景更富诗情画意。雪中有梅生机无限,梅上有雪更添神韵。因此,画雪梅便成为我的首选题材。

  一、雪梅是诗情画意之绝配。这一点,我们从古人的诗文中就可以领悟到雪与梅的关联意韵。如:宋代诗人卢梅坡的诗句“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可见雪对于梅的意义作用。他的另一首诗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直言道之,光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而雪只有和梅相伴才生动袭人。雪的洁白与梅的芳香交相依存,才算是最美妙的春天景象。了解这层雪与梅的审美关系,才能找到画雪梅的动因与激情。

  二、雪梅更显其精神品质。不畏严寒,迎雪独放是梅花的典型风貌,也是人们根据梅花的生物特性所赋于她的精神品格。宋代文人范成大的《梅谱》中称梅花为“尤物”,正是基于梅花的这一特征。“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早在唐代,诗人崔道融就曾这样精准生动地揭示了雪梅的清香别韵。元代画梅名家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突然一夜清香发,散发乾坤万里香”,从另一个侧面解读雪中之梅,赞颂梅花孤傲脱俗的精神品格和坚忍不拔的报春情怀。以雪衬托,渲染梅花的生存环境和节气,更能展现梅花的傲骨风范,容易引发观赏者对梅花精神层面的畅想和赞许。

  三、雪梅更具有丰富广袤的审美空间。绘画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通过直观形象和表象来完成的思维方式。借助梅与雪的表象进行联想、抽象、概括,便可产生诸多方面的审美情趣。元代诗人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其中的共性之美是浅而易见的:静谧之美为其一。雪的静寂无声,悄然装扮大地;梅的暗香幽发,报春千家万户。这既是一种静态之美,更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境界!往往成为人们心灵的一种向往。高洁之美为其二。雪是洁白无瑕、晶莹冷峻的代名词,而梅花亦具雪一样的精神品格。“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辛弃疾《临江山·探梅》)“早梅香、残雪白”(冯延已《酒泉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在诗人的笔下,不难领悟白雪洁无尘,寒梅清有香的那种高洁素雅之美。映衬之美为其三。由于梅花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霜雪不再是欺凌强暴之物,反而成了助威添思,相映衬托之物。唐代诗人韩偓《梅花》“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五代南唐诗人李中《梅花》“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唐人方干《胡中丞早梅》“芬郁合将兰并茂,凝明应与雪相宜”。诗人们凭借雪的配衬,赞颂梅花高于其它草木花卉,以雪为伍方显梅花的特殊品性与气质。至唐以来,踏雪赏梅之事成了人们的风雅之求。“有花无雪花只俗,有雪无梅雪何好?”(宋·杨万里《次秦少游梅诗》)“寄语梅花且宁奈,枝头无雪不堪看”(宋代女诗人《朱淑真集》)。历代文人志士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审美经验,即:梅雪相兼,相映相衬,才是两全其美的组合和理想完美的意境!

  于中国梅花艺术研究院

  2020年3月


美术报 专版 00022 丹青探梅(之四) 2020-03-21 11785577 2 2020年03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