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聚焦

文章导航

自然的诗意回响

——漫谈自然之与绘画创作的本源涵养

  西方伟大艺术家、德国画家Albrecht Dürer(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也是自然与艺术对话者:“千真万确,艺术就存在于自然中,因此,谁能把它从中取出,谁就拥有了艺术”。春游既承载着我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我们对自然的美丽憧憬。随着春天的气息渐浓,宅在家中的你是否也被唤醒了属于自己与春游的那份独特情感呢?当面对大自然的花鸟鱼虫、山川星辰,是否会有不竭的艺术灵感滋养生发我们的心灵呢? ——编者按

  1780年9月6日,歌德背着旅行背包,独自一人在山中漫游,当他在基克尔哈恩山上的小木屋过夜时,看着暮色苍茫中的群山,挥笔在墙上写下了小诗《浪游者的夜歌》:“群峰/一片沉寂,/树梢/微风敛迹,/林中/栖鸟缄默。/稍待/你也安息。”这首诗是歌德自然主义艺术观的鲜明标记。

  无独有偶,早在中国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种人与自然交融中自由逍遥的极乐状态。而在中国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言语》有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此等对自然观照的妙趣之境,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为流行。直至公元1000年前后——中国五代与北宋之际,所谓“荆关董巨、李郭范米”,呈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对自然天地万物地强烈观照和深刻体察,这种集体无意识成就了中国绘画史的黄金时代。

  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荷兰艺术家伦勃朗曾说过:“绘画固然取决于你所看到的东西,更要取决于你怎样看它”。任何艺术形式的最初本源,无不源于人对自然真诚关照的诗意回响。

  “自然”在东西方的文化传统中,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观念。英国的文化学者Raymond Williams(雷蒙·威廉斯)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中对“Nature”这个词条的介绍说,自然也许是语言里最复杂的词。而在《西方大观念》中所撰写的:“自然有多种含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自然是人类活动和创造未曾改变或增益之状态。”历史地探究,我们会发现自然与艺术,两者总是呈现出辩论的复杂关系。

  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对待自然之与艺术的本源涵养上,都不约而同地达到了高度统一。英国艺术史家Kenneth Clark(肯尼斯·克拉克)在《风景进入历史》一书中开篇就写道:“四周环绕着非我们所创造,却有着不同于生活与结构的万物:树木、花朵、青草、江河、高山、云朵。多少世纪以来,它们激发着好奇心,在我们的心中唤起敬畏感。它们是令人愉快的事物,为了反映人们的心境,人们又通过想象力将它们重新创造出来。当对它们进行思考时,便求助于称之为自然的思想。”

  而在中国,《周易·条辞传》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大学》有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一理念经朱熹、王阳明等人的研究和发展,“格物致知”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中国东方哲学对如何认知世界的精彩总结。所谓“格物致知”,即是“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螽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这种“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认识自然、升华自然的方式,是艺术家实现自然之物与人文关怀融会贯通的心灵秘匙。元末明初画家王履曾言“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艺术家以虔诚的态度师法自然,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所谓“含道映物、道法自然”,形象地揭示了东方艺术与自然的相互辩证关系。

  在艺术创作时所谓的“触景生情”,其无不是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的倾心聆听与感悟,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生命体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与图式,并最终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和感受。艺术创作应对自然始终保持感觉和感受上的“新鲜度”,当我们一次次面对大自然的花鸟鱼虫、山川星辰,就会有不竭的艺术灵感滋养、生发我们的心灵。事实上,对于艺术家,感觉和感受是精神和心灵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一个艺术家是否心怀真诚,是否有着饱满的激情和不同常人的敏锐洞察力,在绘画创作过程和最终呈现的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尊重心底的感动,以及自然与艺术的尊颜,绘画便可成为艺术家以生命祭祀艺术的行为。

  绘画作为一门“看”的视觉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一定是浸染着艺术家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情感和思维去观察自然和生活,再经过艺术家独特的眼和心去筛选、升华,最终通过艺术作品能够带给观者以触动心灵的愉悦审美体验,这是画家的专业能力和艺术实践的意义所在,也是创作出一件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的重要前提。从根本上说,它彰显的是艺术家如何看待和表现自然的方式方法问题。

  “师我者万物之行体”。万物乃是自然,没有了万物也就没有了艺术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生活是艺术之根,是艺术家的创作之源。现实世界里总有很多捷径,但我不喜欢艺术创作走捷径,捷径会让我们错失自然之美的无限可能。生活在喧嚣的都市,我更愿静静伫立、默默沉思,真诚而敬畏地面对自然天地,去思考生命之意,体会自然之美。


美术报 聚焦 00005 自然的诗意回响 2020-03-21 美术报2020-03-2100009;11764235 2 2020年03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