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聚焦

从巴黎奥赛美术馆藏梵高
《自画像》被涂鸦的传闻想到

  自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至今而近四个月时间,世界各大传媒和新闻机构都几乎围绕着新冠病毒的传播、发展和控制等重要话题而报道消息,一般大众也把关注力放在疫情的发展情况和感染数据的增长,以至于其他类型的消息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然而在4月初,一则国外艺术新闻却在国内网络上流转并在艺术圈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为这个疫情期平静的文化界泛起了一点涟漪。

  究竟是什么国外消息能够对我们的艺术界引起注意呢?据说就是法国巴黎著名的奥赛美术馆里所收藏的一幅梵高《自画像》油画被涂鸦破坏了,而涂鸦者是一名仅6岁的小女孩。这则新闻的真实度尚未求证,据传闻是一则愚人节的假新闻,而故事的内容报道如下:

  由于近期法国的新冠病毒疫情十分严重, 美术馆和博物馆都按照政府防疫要求通通关闭,而奥赛博物馆也为防止Covid-19病毒传染而关闭了。在闭馆期间,一名博物馆保安在日常巡视时却发现梵高的《自画像》油画被故意涂鸦了。此后经警方调查发现,原来是博物馆里一名保安职员的6岁孩子贝蒂所造成的。由于疫情控制时期,贝蒂的母亲不能居家工作,但又不能把女儿单独留在家里,于是做保安的父亲在没有通知上级的情况下,只好带着女儿去博物馆上班。

  然而趁着父亲值勤不注意的时候,贝蒂悄悄地在馆内一件艺术品上画了一个她觉得“非常漂亮”的涂鸦作品,而这件作品正是梵高1889年9月在圣雷米-德-普罗旺斯画的《自画像》,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小女孩直接在作品表面上用一支紫色的毛毡笔在画像的头上画上了眼镜和山羊胡子,还画了一朵花和一颗心。

  大多数读者看见这种新闻可能会觉得十分可惜和感叹,那么珍贵有名气的艺术品就这么毁在了一个熊孩子自己认为有趣的涂鸦行为上,而这件作品估计以后再也不能摆出来展示了。然而基于个人专业的艺术品修复职业触觉,笔者想到的是这件作品被抢救修复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通过一些方法恢复被涂鸦之前的面貌,被还原的程度能达到多少。

  尽管未能接触到这件作品和了解这件作品的实际状态,也勿论这则新闻的真实性与否,就假设该画作被涂鸦破坏的前提下,从专业的油画修复工作角度上去探讨一下对梵高这幅《自画像》会如何进行油画修复的处理过程。

  首先,任何修复工作起始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份作品的修复档案,就如同去病人在医院做诊断治疗前需要建立一份病历;然后修复师会详细地把作品的相关信息写进档案进行建档,例如作品的创作人、创作年份、作品尺寸、作品主题以及作品的归属权等等信息。创建艺术品的修复档案是美术馆和博物馆里很重要的一份档案记录工作,也是必须的。它建立的目的除了记录作品的损坏状态和修复过程,更重要的是为将来其他修复师对该作品进行维护修复时,提供一种历史参考记录和数据,从而了解这件作品所接受过的所有修复经历而研究采用何种修复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也为将来的艺术史学者研究提供历史参考。

  建立好修复档案以后,修复师就会对受到破坏的艺术品进行多角度摄影,利用图像详细记录艺术品的状态、受破坏的程度以及损害的种类。就以此梵高《自画像》为例,至少会拍摄作品的正面、背面和被涂鸦的位置等等,这些图片记录都会归入修复档案的一部分。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之后作品还会委托专业从事艺术品检测的实验室进行显微镜分析检测、紫外线无损检测、远红外线拍摄检测、X射线拍摄检测等多种科学检测分析,务求全面地掌握艺术品的物理状态和一些肉眼不能观测的细节,例如画家的技法、颜料层的结构、作品材质的老化程度、损伤的种类和构成原因等等。这些细节很大程度影响着修复师的专业判断,在未能全面掌握作品的外在和内在状态资料前,贸然地对受损的艺术品进行修复处理会十分容易导致不必要的人为修复介入和对作品进行二次破坏。

  经过详尽的状态记录和仔细的科学检测分析,综合作品各种物理状况后,修复师才可以开始进行对症下药,根据实际损害问题选择相应合适的修复处理方法。以这幅被涂鸦的梵高《自画像》为例,从报道中了解的情况,得知主要的破坏情况就是作品表面被人为用紫色的毛毡笔涂画,因此主要采用的修复处理就是从画面上清洗抹除这些后来画上的笔痕,达到恢复作品原貌的目的。

  如有亲眼观看过梵高的画作,或对梵高的创作技法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梵高的作品一般带有粗犷的笔触、较强的色彩对比,整体色感比较明亮明快,而且为了保持这种色感的明快效果,梵高很多时候并没有像古典油画那样在作画结束后使用一层光油树脂进行罩光,而是选择不上光维持颜料原光泽的技法。因此根据这种技法,在执行清除表面笔迹的修复操作上存在相当难度。如下分析主要探讨修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

  画面的颜料层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收缩和开裂,导致颜料层出现很多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龟裂缝隙,这是一个自然不可逆的老化过程。而报道中作为涂鸦用的毛毡笔通常是使用流动性高的、混和可溶性染料的油墨作为书写媒介,这种油墨对油画有一定的亲和力,简而言之就是容易在油画颜料层上着墨。

  假如这件《自画像》没有采用上光油保护,那么流动性较高的毛毡笔油墨就更容易渗进颜料层的龟裂缝隙里面,要彻底地清除涂鸦的墨迹更加困难,特别是浅颜色的画面部位。

  这幅《自画像》的表面笔触纹理并不像传统古典油画那样平坦如镜,而是犹如山脉那样起伏有致、物理构造复杂,因此对于修复清洗处理造成一定麻烦,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修复师才能操作,否则操作不慎会弄断尖锐而脆弱的笔触触峰。

  毕竟这幅《自画像》画作由1889年创作至今已逾上百年,画作的材料包括画布、颜料色粉、粘合媒介(干性油)都经历不同程度的自然老化过程,作品材料的物理强度也因为老化而降弱,特别是粘合媒介,因为通常粘合媒介都是天然的有机物,如亚麻仁油,会随着老化而降低对颜料色粉和底子的粘合作用力,导致颜料层结构变得较以前松动。

  由于作品材料的老化原因,在采用修复清洗的化学试剂时需十分谨慎,一定要配合科学分析结果而选择强度恰当的清洗试剂,并认真测试颜料层对试剂的耐受强度。如果选择了错误的、化学溶解力过强的清洗试剂清洗墨迹,甚有可能把原作的颜料层也一同溶解而导致二次破坏。

  以上的修复工作内容和技术难点分析仅针对该梵高《自画像》作品假设被涂鸦破坏的问题,并未涉及其他可能存在的损伤问题,暂时也无从进一步探讨分析,毕竟目前只是根据有限的新闻报道资料来推敲,实际中该如何执行修复操作处理最终也只有接触实物作品的艺术品修复师才能够判断。

  不论这则新闻是否愚人节的玩笑,然而我等远在千里之外也希望这幅梵高《自画像》作品能够完整无损、平平安安地在博物馆内度过这个新冠病毒疫情,这样待未来博物馆重新开放后,广大的美术爱好者才能继续欣赏这件富有魅力的艺术作品。


美术报 聚焦 00007 从巴黎奥赛美术馆藏梵高
《自画像》被涂鸦的传闻想到
2020-04-18 美术报2020-04-1800011 2 2020年04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