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赏析

文章导航

美器·青铜器艺术欣赏(四)

钟鸣鼎食

青铜器中的乐器

  音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很特殊,它通常不是作为一种娱乐性的艺术被欣赏,而是作为封建礼教的一种象征和个人的艺术修养而被重视。周公制礼乐定天下,乐就是施行王权教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节有度,守有序,是周朝盛德的象征。士大夫必须具备的“六艺”中,“乐”是重要的一项。即使是个人懂音乐,偶尔奏一曲,也是非《高山》即《流水》,乐曲中的音符被升华为微言大义,被形而上为政治节操,这就并非仅仅是歌者一曲或琴者一抚那样简单的事了。

  在中国,乐是和礼并列在一起的,地位很高。在行使各种大礼的时候,都必须有乐来伴奏。奏乐有乐器,有的体量还很大,地位非常重要,有时还上升到代表一个政权的地位,作为一种象征物而被尊崇。

  中国古代的乐器可分为金、石、木、丝、匏、革、竹、陶这八音,这是根据乐器的材料来区别的。其中金是指金属,最重要的是指青铜乐器,因为在众多的金属里,铜的发音最为清脆,最为悠扬。用铜制作成的乐器是打击乐器,看似复杂,但可以分为铙、钟和淳于这三种。

  铙、丁令、铎这三种乐器算是一类,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器口朝上,下部有长甬,甬内装上木柄,插在器座上。奏乐时用棒或锤敲击铙口,铙就会发声。大铙所发之声浑厚,小铙所发之声清越,把不同大小的铙组合起来,就是编铙。编铙一般三件为一组,也有五件一组的。单独的铙也有,最大的一只竟高89㎝,重154㎝,真是一只巨铙了。

  丁令又叫钲,是略小的铙,由人手持其柄,拿在手中用锤敲击。铎更小,内装有一只小环,拿在手中左右摇晃,环就会击中器身而发声,它仿佛是现代手执的摇铃。以后被倒过来,成为宫殿和庙宇檐角上悬挂着的铃铛,随风吹时便会发出声响,被称为悬铎,又称铁马或惊鸟。

  古人把铙倒过来就是钟,悬挂在器架上敲击,以便得到更加清澈的音响。由于悬挂的方式不同,所以就产生了甬钟、钮钟和镈钟这三个不同的品种。

  甬钟的得名是因为有甬。甬是钟上部那个长条的柄,圆柱形,中间突出一圈叫旋,旋上部有孔,是供系绳的。甬上钟下被悬挂起来呈前后倾斜状,人们用棒撞击大钟,用小锤敲击小钟,使钟用惯性摇摆,钟声则激越清脆。一钟一音,把无数的钟根据音阶编排起来,悬挂在座架上,就可以组合出悦耳动听的乐曲,叫编钟。编钟数量不等,3、5、7都可成组,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竟有65件大大小小的钟,有的是甬钟,有的是钮钟,有的是镈钟,音域十分宽广。

  钟的上部是钮的称钮钟。最初的钮仅仅只是一个环,供悬挂用,以后变得复杂而繁缛起来,添了许多纹饰。钮钟的钮是长形的,如果是宽扁的,又加上了许多纹饰的就是镈钟。钮钟和镈钟在悬挂起来时呈垂直状,无论是用棒撞还是用锤击,钟体的摇摆幅度都不如甬钟那样大,但发出之声却是相近的。一组编钟中,可以既有甬钟也有钮钟和镈钟。但甬钟下部的口呈弧形,而钮钟和镈钟的口却是平的。

  钟是最重要的乐器,无论是何种钟,器身都有装饰,光素的钟很少见。钟身上往往镌着图案和铭文,有的错金,有的嵌红铜。钟的两侧也会装饰扉棱。钟出于周代,所以钟是周礼的表示,古代形容贵族生活是“钟鸣鼎食”,是指在饮宴时要有钟奏乐,用鼎那样重要的器皿装食物,气派之极。所以日后的帝王或诸侯的宫殿里和坟墓中都有编钟、编铙,其规模越大者,身份越高,编钟已经成了他们身份的象征物。

  钮钟在青铜器消失的年代里继续存在,它的形状基本未变,只是上部的钮变短了。到后来下部的口沿向外翻翘出去,变成唇边,有的出现缺口,并且逐渐转移到庙宇里,成为宗教的专用器皿了。唐宋之后,钟钮演变成蒲牢。传说龙生九子,蒲牢为其一子,居于海边,如果有鲸攻击蒲牢,则发出大鸣。日后庙中悬钟,钮为蒲牢,旁悬木鱼,以鱼击钟则鸣。

  至于甬钟,则消失得完全不见了踪迹。

  与铙、钟外形基本相近的青铜乐器是淳于。淳于不是普通的打击乐器,而是军乐器。它是用于两军作战时敲响的一种器皿,相当于日后“鸣金收兵”的“金”。但是,淳于不是在退却时敲,而是在进攻时敲响。当年吴晋两国在黄池争霸的时候,吴王夫差亲自上阵敲淳于,士气顿时大振,纷纷上前勇猛杀敌。

  淳于也是平口,形状像钟,但却是上粗下细,上部有钮,可供悬挂。江苏丹徒出土的一组淳于呈不对称的偏倾状,如同人的额头一样突出于前,正面装饰的纹样当中有一个人脸。古时认为虎主兵,这些淳于上的钮都做成虎形,虎的腹部中空,可供悬挂用。它们三件一组,共有两组,可见淳于也可形成编淳于。湖北也出土过虎钮淳于,是古代巴人用器,顶部如平盘状,四周有沿,中立一虎为钮。巴人善战,崇白虎为图腾,那就又有一层意义了。


美术报 赏析 00024 钟鸣鼎食 2020-04-18 20714007 2 2020年04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