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书法

文章导航

清逸淡雅
书禅相通

赵朴初的书法艺术

  赵朴初一生坎坷,他才华横溢,并且身体力行立志救国救民,以一颗赤子之心博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和普遍认同。他利用自己的书法广结善缘。我们对其书法艺术的研究,要厘清他的艺术特色:清逸淡雅,书禅相通,有助于了解他对近现代中国书法发展的独特贡献,以及他在近代中国书法史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

  /艺术生平/

  赵朴初(1907-2000),谱名荣续,字朴初,晚号开翁,安徽省安庆人。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西泠印社社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和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赵朴初一生坎坷,历经沉浮,波澜壮阔,他历经了中国现代历史中很多重要的变革,而他丰富而坎坷的经历,对他的书法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朴初是我国著名的宗教爱国领袖,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对中国佛学的研究发展和深入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在国内外宗教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广泛的影响力,深受无比的爱戴和尊敬。他佛学造诣极深,《佛教常识答问》等著述深受佛教界的一致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他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致力于《乾隆版大藏经》的再版。

  他一辈子除了佛学的研究之外,就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书法孜孜不倦的学习与研究。

  在中国书法史上除却官员书法、士人书法一脉外,恐怕僧人书法应算一支很重要的力量。在中国佛学界的发展历史上来看,书法居于领袖地位的唯独赵朴初。他的诗词文章和佛教文化知识,提升了他的书法艺术的境界和层次。他是诗人、佛学家,他把佛学的精粹贯穿融化到自己的书法艺术之中。

  /与苏轼的不解之缘/

  赵朴初的书法与宋代书法大家苏东坡的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渊源。赵老在年少时期就习二王法帖及唐楷,规范自己的“手脚”,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们两位所追求的书法艺术境界极为相似。苏东坡在《次韵子由论书》中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赵朴初在他的论书诗中写道:“门前流水尚能西,东坡所羡差堪及。”他的闲适平淡的心境与东坡先生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审美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朴初老的书法,字体沉着,端庄厚重,字形左低右高,与苏轼体极为相近。

  1.取法的一致性。苏东坡书法先后学习过“二王”、颜真卿、杨凝式、李北海,又广泛学习晋唐书法,形成了用笔侧势、结体扁平稍肥,朴茂厚重的艺术特色。而赵朴初学习书法亦是循着“二王”、李北海、“宋四家”一路走来,足见二人取法的一致性。

  2.个人气质的接近。苏东坡一生官场沉浮,不是流放就是坐牢,但他没有被困难和厄运吓倒止步不前,而是积极乐观面对,时刻保持天真乐观的心态,身上洋溢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凛凛正气。赵朴初在日寇铁蹄大举入侵中华,攻占上海之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筹办孤儿收容所,组织爱国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寇作殊死搏斗。

  3.理想信念及宗教观念的相同。他们都是一介书生,不论多么困难坎坷,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乐观的心,无论苏轼被贬海南、黄州,还是赵朴初在十年文革中的磨难,他们都积极乐观进取,努力向上。苏东坡在黄州、在岭南、在海南岛,不管环境多么的艰巨,他都能苦中得乐,如他在诗中的描述“酒足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人”、“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悠闲自得;赵朴初老宅水淹,也有这样的诗句“任故宅水深千尺,抑又何妨。问还存几多光热,报我安邦?”这是其乐观精神的表现。

  他们同为佛学大家,通晓佛理,参禅礼佛,在他们的书法中都融入了禅机佛理,增添了静穆庄严之意趣。

  赵朴初不仅仅局限于哪家哪派,还广泛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他初学唐楷、二王,中年遍学董其昌、赵孟頫、米芾各家,晚年又学魏碑及《书谱》等以求变化,旁及弘一法师、林散之等,通佛理,求静穆之气,境界更高远。尽管他一生公职繁忙,但对书法的热爱一刻也没有放松,坚持临帖写字。宋代书法大家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的那样,“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这一观点,与赵朴初的观点不谋而合,要对经典细致入微地学习与临摹,在传统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

  /书法的艺术特色/

  赵朴初的书法艺术重在深入传统,又能从传统中化出,走出传统,走向创新,这就是他的变通能力极高所能。赵朴初家学渊源,从小就受到诗词、书法等传统艺术的启蒙、熏陶,直至成才,这些对他以后的发展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一生与佛学结下不解之缘,佛理通书理。他曾经说过:“书法当成一门学问,一种科学来看待。”可见,他对书法是认真的、虔诚的。其书法多以行书和行草书面世。他的行书独具一格,在用笔上极为讲究,严谨不苟,讲究起、行、收笔全过程的到位,藏锋起笔,中锋行笔,收束内敛,笔中见力度。每件作品,从起笔到收笔的整个过程都融入了佛学禅理,平和之气韵跃然于纸上,满纸云烟,布局气度大方自然,风格通篇一致,气息通透。

  (下转第12版)


美术报 书法 00011 清逸淡雅
书禅相通
2020-04-18 美术报2020-04-1800008;20713295 2 2020年04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