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懂与不懂的
都能当评委
■丛文俊(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
古代的中国人只关心书法怎么写,现代的中国人就要比古人丰富得多,这种关心我认为其中有大部分是好的,时代在进步,没有必要再排斥这些新东西。比方古人写经都用黄麻纸,是因为用别的纸他用不起;我们今天没有必要再去跟他学,已经有了高楼大厦,就没有必要去住草房。可是书法艺术是什么应该清楚,不能因为今天有了各种各样好的东西,新的东西,我们就把写字变成了画字,作字,书法变成了制作,这是绝对不可行的。
我们现在如何来讨论当代书法,我是这样想的,最初的十年可以作为一个阶段,是浮躁、探索的十年,留下的东西不多,这时期曾经非常有名气的人,淘汰的数也多,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一批很红火的人,现在大家早就把他忘了,淘汰掉了。在十多年前,书法界就讨论一个高原现象,就是这些名家写到一定时候不会写了。这种反差大家谁也不愿看到,这说明人们在摹仿的时候,还是能够理解古人书法当中的一些情趣,能够在技法上掌握;当变法的时候,你反而不了解自己。当代书坛,究竟需要什么?其实很多写字的人并不很清楚。那么我们看到什么现象呢?凡是到中央美院去进修的,写出的都是像王镛的样子;到中国美院进修的,都是学院派的味道。这个简单可以说被名家和学校这种垄断式的、局部的这种现象,这种流派现象非常严重,这里面不存在个性问题,它造成一种错觉,王镛是当代的大家、书法名家,跟他学没错;陈振濂是学院派的代表,跟他学也没错。其实错就错在盲目崇拜,王镛是小笔写大字,只适合他自己,换个人都不行。到现在为止,学王镛有几个学好的?
也就是说现在跟风的这种风气不好,跟风有两个:一个是跟评委,一个是跟名家。有的人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在前言,公开声明:流行书风没有什么不好的,有人说我的字有流行书风,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只要这个作品是好的就行。这怎么可能呢?如果说这个人是坏蛋,他的心是好的,可能吗?肯定不可能。他还非常自信,其实这是固执。我的评价是被惯坏的孩子。这里有些人极其平庸。有一定名气的人走邪路,在现在反而成普遍现象,这个又是为什么呢?还是一句老话: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现在究竟需要什么东西,究竟书法什么是好的,不了解!就觉得我这个名家不能总这样,我总得变一变。
也就是说后十年的书法总体上来说是稳健发展,以传统为主流的一种形式。可是到现在为止,人们仍然缺乏当代书坛究竟需要追求什么?我们个人究竟需要什么,仍然有这些问题。特别是今年又搞起来流行书风展,因此搞起了商榷。这些东西不能说它都是正常的,也不能说它是不正常的,我认为很多问题对它认识至少要拉开十年,特别像艺术活动,它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人们只一种好的感觉,一种好的愿望,对这个东西的把握却是相当的模糊,他只是觉得这样好而已,退了十年以后那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经常他就没说得清楚,看得清楚。所以现在有很多人经常问我:字到底怎么写好,我说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呢?我说这么写,明天评委不投他的票,我这不耽误人吗?我不希望自己落得个埋怨,除了我自己的学生我说一说外,别人你就自己看吧!因为现在的评委有的是像轮流坐庄似的,什么胃口的人都有,懂与不懂的都能当评委。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最近十年之内还应进一步沉下来,回归传统。我在很多地方讲话都阐明这一观点,我还有一篇文章《对新世纪书法的思考》,我当时提出来的标准就是:人必须得是文化人,书法家有文化不是简单有一个学历,有学历不行,必须得是一个文化人。也就是说,你要想了解书法这种传统艺术,你首先就得有传统的意识,有传统的内涵。如果有传统的意识和传统的内涵,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文、史、哲、古典文学或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史等若干相应的知识:你自己不能做诗得看懂诗,不会作对联得知道哪是好哪是坏。实际上古代的书法家都是文学家,他们本身在写作的时候随时都能够把文学创作上的经验和自身的情感投入到书法当中;而我们今天已经不是古代那样的人了,你没有那些条件,你写的时候不会把你文学上的那种美,那种积累和情感有效地投入到你的作品当中,也可能你今天写字也是激动的,其实你这种激动究竟有多少能够有效地透过你的毛笔传达到你的作品当中实在是值得怀疑。因为今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很浮躁。也就是说当代社会给很多人带来心理上的影响,我们都来不及去防守,来不及在内心的世界对它去甄别,你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也不知道哪些东西该消毒把它清除出去,而这些东西都掺杂在你的书法创作当中,这是很危险的。
我提出这个文化人,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稍微纯正一点,稍微像一点传统的中国人,这样的话你就有了才的文化感,你的书法才能够走向世界。如果你把书法写成跟西方那种现代派的条条艺术一样的话,外国人不看你那种东西,前年在青岛搞了一个法国人的书法展,并开了一个学术研讨会。这个法国人是个中国通,他对书法的认识是:书法必须用毛笔,不能用其它工具;其次书法一定是写不能是画,写出来是什么效果是另外一回事,他反对中国的学院派,书法是制作不行,这是书法的本质,至于你把书法写成什么神头鬼脸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他的书法展用黄的、绿的各种各样的荧光纸,很鲜艳,有做的,但是用颜色做的。他写字时,三支笔捏在一起,就会写大字,他不会用大笔写字,并且三支笔蘸上不同颜色,那么一绕色彩还挺鲜艳,看上去以后更有一种新的刺激感觉,视觉效果很强。可是他说的那个道理我倒是很赞成,必须是写,必须是写汉字,用毛笔,不能用其它的。写得不好,咱们可以原谅,因为他毕竟是法国人,写外文的小符号写惯了,再是中国通写书法还是有隔膜。这个事情说明:外国人对书法的认识,他也要求你是地产的中国货,他才觉得亲近。
当代书法思潮总的来说,逐渐趋于平稳,可是在这平稳当中还有很多盲目,还有很多缺憾。我这几年走的地方稍微多了一些,接触得也多,也注意在搞这种研究。我觉得文化人的概念一定要求特别强调,就是说我们在搞书法,你没有这种书法的素养,书法不会有太大的前途,这是最急迫的,人人都要做的。所以有各种思潮不要紧,你首先要有传统文化感,而不是西洋的文化感;再有一点,书法也是世界艺术,西方的理论,东洋的东西都能借鉴,问题是你必须找到引进的、借鉴的切入点,你需要什么?不是外国货都好,绝对不是。
也就是说现在对于我们的艺术来说,如何摆正我们自己对艺术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要盲目地向外边靠拢,岂不知外边正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文化。前两年曾经有一个盲目的说法,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现在看起来是很盲目的,但中国文化随着中国的强大越来越被世界关注,被世界认同,这也是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把作品,把风格转向西方,而是应该关注我们当代中国人,当代中国文化和当代书法艺术在这样一种发展的关系当中如何去向传统学习,如何给自己定位,这才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