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山诞辰122周年纪念展
本报讯 陈浩 陈尧山诞辰122周年纪念展开幕式暨《婺上百年——陈尧山书画印集》首发式5月20日在金华市博物馆举行。金华市副市长陶叶萍为陈尧山后人王耀赓颁发收藏证书,作品集大八开本,由中国书店出版。
在金华上一个世纪百年画坛代表性人物中,陈尧山无疑是一位值得称道并颇具影响力的书画艺术家。上世纪30年代,他曾以弱冠之年为浙中最大的石拱桥,即今依然雄踞婺江南北的通济桥书写碑文而名传乡里。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擅,笔法遒劲古拙,苍茫厚重,曾自谓:一辈子深研汉隶,坚持临习汉碑十种六十余年不辍,于《石门颂》、《张迁碑》、《西岳华山庙碑》、《衡方碑》等用功最勤。一本碑帖在手,往往精研细读,通临不下数百遍,同时兼习古籀鼎铭文字,寻根溯源,宗秦法汉,与古为徒。这样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地徜徉在秦碑汉迹之中,感悟自然深刻,功力也日臻丰厚,所以他笔下的隶书不但古意盎然,而且有一种曲金折铁般的苍茫老辣之感,极具金石味,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中国文人画家都十分重视书法为绘画创作的基本功底,有“七分书三分画”之说。正是由于有扎实的书法功底,陈尧山笔下的画不管是苍松翠柏还是兰花竹石,都是那么简约洗炼又清逸超然。他曾说:“作画笔墨不宜繁复,要以少胜多,小中见大。也不要多着色,以墨为主,墨分五色,一笔下去,浓淡枯润,随意变化,全看手上工夫。”
在大多数画家笔下的兰花往往只是一种点缀,而尧山先生创作大量的画作中许多都是以“写兰”为主题,聊聊数笔,长短收放,上下偃仰,形态各异,但总是那样潇洒自如,生机郁勃。这或许是他一生的偏爱,正如陶渊明爱菊,周敦颐之独爱莲一样,表现出文人的隐喻与清高。他曾在画作上题诗云:
援佐孤芳已上乘,奚须佳种说陵零。
更使春风常在日,自和笔墨与传神。
又:
幽兰修竹奉双清,潦倒风尘情更真。
遭逢世上原无定,好伴深山看古今。
其写兰草以明心迹,借笔墨以抒发情怀,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