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格调

全球创意的一道风景线

—发展中的红点奖

  1955年,欧洲最富声望的设计协会——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设计(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设立了红点奖,60多年来,它为全球无数企业颁发了这一享有盛誉的设计大奖。红点奖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评选的标准极为苛刻,评选会严格按照“通过筛选和展示认定资格”的标准进行,只有上市不到两年的产品才具备参选资格。

  资深的评审团坚持绝对的独立,每个评审团成员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以此充分保证评审质量和裁决的公正。同时,也允许评审们汇聚在一起,评估提交的参赛作品。根据评审标准,专家们对不同领域的参赛作品进行辩论和讨论,评审团成员每年都不相同。公正并保证评审品质,使红点奖在国际范围深具威望。

  设计潮流风向标

  注重独立性、专业性和公正性的红点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设计奖项之一,甚至享有“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之誉,被看作设计潮流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一方面,红点奖已由一项单纯的设计奖项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国际品牌,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日益显示出持久的影响力。除组织设计竞赛和研究所日常工作,还涉足出版物、网站、商店和博物馆等广泛的延展领域。这项源于德国的大奖,通过“去德国化”完成了国际性大奖的华丽变身。无论从参赛和获奖作品的来源,还是从评审团的构成来说,都鲜明地反映了红点奖走向国际的决心。

  另一方面,近年来亚洲厂商和设计师的崛起成为红点奖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参赛人数和获奖比例不断刷新纪录,反映了亚洲国家(地区)设计意识和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对红点奖权威的广泛认可。很多亚洲企业不再满足于工业强国加工工厂的角色,急于通过设计的提升实现转型,从而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竞争力。在多媒体和家用电器、计算机和电脑附件两个领域,亚洲国家的表现尤为突出。除了产品设计奖外,视觉传达和建筑空间等也是红点奖不断扩大的领域。

  与此同时,红点奖也由于科技创新的扩展,增加了更多的类别,而近年来无人机和机器人产品类别的增加,使红点奖的阵营得到了更多的扩展。

  红点奖在中国

  红点奖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9年。这一年,红点奖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红点设计机构又与厦门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连续举办了“厦门国际设计周——红点在中国”活动。2017年,红点中国区总部花落厦门,并将“以厦门为基地,向中国输送红点国际设计资源,为中国设计创新增添力量”。

  基于亚洲的崛起和需求的提高,红点奖特别将“设计概念奖”和第二家红点博物馆设立在新加坡,将第三家红点博物馆设立在中国厦门,并且于 2015年在中国设立“中国好设计奖”(China Good Design,简称CGD),这是针对中国的全新国际化设计奖项。彼得·扎克谈到设立该奖项的原因时指出,全球最顶尖的设计奖项都是在工业发达的地方设立的,今天中国作为时代强国也需要自己的设计奖项,因此设计一个独立的、高品质的、国际化的中国设计奖恰逢其时。他强调,“中国好设计奖”不是另一个红点奖,而是一个全新的独立的国家化的奖项。

  从近年的获奖情况看,中国年轻设计师的势头强劲,正在成为设计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材料的选择、主题的阐释,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方面表现出的创造力令人刮目相看。这些事实证实了设计作为全球性的竞赛因素,对于提升整体工业水平的重要战略意义。

  雄心勃勃的红点奖正在加快全球战略的布局,也在客观上帮助中国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行业交流平台。很多中国企业受到了这种氛围的鼓舞,更多地投资于设计,在本土和国际市场上增强了竞争力。如今,华为和联想都已在全世界获得了成功,据预测,中国很有可能在电动汽车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

  理性看待获奖

  多年来,红点奖成为各个国家和产业角逐设计实力的舞台,而从2009年,联想、华为、方正、方太等中国企业荣膺红点奖,2013年联想获得最佳设计团队奖和众多产品奖,到近年海尔、美的、小米以及九牧等企业的产品进入获奖行列,反映了近10年来从德国、日本、韩国到中国设计路径的转变,中国设计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了开拓性的创新,在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中国产品的品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认可。

  从2012年红点奖获奖地域的分布看,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竟占了半壁江山,韩国占了三分之一。如此大规模的获奖也引发了一系列对其公正性的质疑。2018年4月,红点奖发表官方声明回应:“我们力争红点是一个传统和国际化的标识、拥有独一无二的评审流程、提供有价值的获奖者权益及透明化的比赛架构。然而,我们认识到独立的中国设计类奖项未来将在一个国际化、自由的市场发展。红点不会站在这个发展趋势的对立面。决定性的因素将是,哪一个标识对好设计的认可会对设计师或企业产生最大的价值。”

  在我们为中国设计获奖数量日益增加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看到中国设计获得高级别奖项的比例并非很高。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只有理性看待设计奖项的作用,夯实设计发展的基础,修炼自主创新的功夫,才能依靠自身实力体面地赢得尊重。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装饰》杂志副编审)


美术报 格调 00020 全球创意的一道风景线 2020-06-13 20959268 2 2020年06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