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书法

文章导航

个性化书写推动写意进程

  (上接第17版)

  / 个性化表达 /

  比《兰亭序》出现更早,是一位让王羲之心仪已久的东汉大书家张芝之草书艺术。他无疑是开行书先河的第一位践行者,也是首次将字与字均衡间隔打散的书家,取代以笔线连贯,自上而下从右及左一气呵成以成万千之气象,似山洪爆发滔滔不绝,生机勃发之处是妙不可言的书写意绪情状,一种令现代人陶醉不已的自由书写方式,所谓笔断意不断的线条连贯性“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缠绕式的线条是笔意绵绵不断的意象呈现,打破了之前中规中矩的行距编排,这是书写史上最前卫化的突破,最自由式的表达,对于当时书家来说,追求自由表达,是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强烈到不可抑止的书写激情和不可言状的创作冲动。试想,当时的骈文之风,足已让那些欲图文学自由表达的士大夫内心,由衷地枯燥乏味,还有篆隶一板一眼要求中规中矩的写法,使文人内心本可表达更自由些,反被条条框框束缚得无所适从,如何运笔挥毫状写才是好?太拘谨必死板,又致个性书写风格难以形成,最终困于单一化?终不是最佳路径和选择,想到一个文字就只有一种标准写法,一切点划撇捺笔划变化,全照着规定的书写刻度、实质是模式化进行,如此人生至情况味,艺术境像千变万化,何以达成?倘若书写取向,缺乏人性与生俱来对自由精神的最大追求和目标,那书写路径必狭窄无疑,何以言拓展?也就无艺术前景可期。所以,张芝独创性的书写境像不言而喻,虽说留传的书作不多,但是,那似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的字行结构,那一改往昔刻意的书写安排,非四平八稳布局不可,而是彻底冲破条条框框束缚,在释放的心境下,是非常自由式的书写表呈,即由充满个性化状写出语言的多样性,风格由此达成,足见通篇布局从一开始书写,就得有别出心裁追求和至尚信心。这是张芝对中国文字书写法的独特贡献,意义深远。

  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状出了魏晋文人那“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之神韵。就一点划简单“之”字,含有不少于廿六种写法,与篆书、隶书这些所谓的正书写法完全不同。这好比每个人对一件事物有多样不同的看法。无疑,行书从这里走向成熟,以王羲之聪慧处,他善于汲取各方所长,化为己用。之后漫长的书写道路,从事行书艺术创作的书家数不胜数,名家辈出,呈现出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的书写风范,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既能贴近时代需求也代表了书写的艺术高度,由书写个性和艺术风骨筑就的高度,既有在承继前人基础上的拓展,也有与同朝或历朝历代不同之处,呈现各自风格追求,取代先前由篆书、隶书、楷书构就的单一书写格局,尤其这一成就的取得,远不止于一般书写意义,而是能与绘画表现平分秋色,当人们津津乐道中国绘画巨大成就同时,不会不对丰富的书写内容的叹为观止,持续关注的兴趣点,盖因书写领域那些对绘画发展有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以至人类艺术进入到21世纪,各种作画材料补充和工具相续出现,催生出怪怪奇奇肌理效果,于是有被其状所惑而误以为,传统已死,传统到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之际。但,中国画家仍持续关注写意特质,那些使书画相通的架构体系,那些同笔墨一脉相承的至理名言,这是东方艺术内涵所在,形式语言根本所在,也是区别西方绘画重要元素之一。

  / 书写魅力 /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书写工具比如电脑普及,使传统书写功能似乎沦陷。其实,在书画领域毛笔仍雄踞主导地位,只不过在方便社会交流使用方面,书写工具已然变化,毛笔不再像古代唯一作为绘画的表现工具。当今天的我们,面对目不暇接的古代书画作品,大有千年一叹那种超强全面的书写能力。而且,除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书家作品外,有相当部分为一些即不是书家的士大夫们所作。这与今天要具备什么条件才成为书家这一认识不同,历史上任何时期,是不是书家这一身份并不重要,重要在于把每个文字书写出水准,升华为高度,至于是不是任职翰林画院从事书法创作,大可忽略不计,社会上只在乎书写能力,比如唐代诗人杜牧、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等先是文人然后官员,书家才是其次,更不作为身份看,而在于能否配得上政府官员身份要求,毕竟,书写水平之高下,在当时作为有文化修养看待的,合乎情理。

  从书写演变过程看出,士大夫文人将书写作为一种个人修心养性的行为付诸实践,实为提高个人书写能力而备的。真正见出艺术水准高下的书写作品,还有部分尺寸很小、为同道之间往来的书信,透过字里行间,这些书写随意率性的信函便笺,成就了一件件书写杰作,后人称其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及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尺寸都在二三十厘米,包括米芾不少类似《清和帖》尺寸书作,“他们正是在无心于书法的创作状态下任情地挥洒,才不期然地达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使士大夫文人在书写天地间放飞自我,成为流芳千古的佳作,以及无数画家追求写意表达,自觉以徐疾轻重的运笔特点这些属行书标准作用于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创作,便相得益彰。试想任何一幅气韵生动写意画作,倘若以楷体落款,不难想象出其协调性问题。

  正是汉唐创举的行书之风,再得一代代书家努力使自由的书写表达,呈现出空前高度,也极大推动写意画进程,切切实实使“书画相通”于画法上实践,最终是赵孟頫把倡导“诗画本一律”的推动者苏东坡文人画理论,划上圆满句号。无疑,自书写法度走向成熟那一刻起,便是画法路径的拓宽,书写法度无疑推动了写意画进程,这是中国画不同于世界上任何画种最主要一面,使画法有个自觉尺度,这就是“骨法用笔”的含意由来,一项针对写意笔力的苛刻要求,而有意味的运笔濡墨书写,倘若体现不出其意蕴和高度,就同西画没有什么两样。

  从潘天寿先生“一味霸悍”进而“强其骨”的精准执着,始终不渝从构成上强化大的视觉感,突出用笔用线的老辣苦涩也是其核心宗旨,这是书写之美渗化在绘画作品中的有力体现,明代徐渭清初八大到近代吴昌硕黄宾虹现代陆俨少等,都在践行推动一生的书画创作。从书写萌芽至成熟这二千多年历史轨迹中,中国画笔墨成熟期才由北宋走出,足见,先于绘画的线条艺术——书写魅力,是集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总之,“汉字是历史悠久的象形文字,构成了中国语言艺术独有的形式”。由不同书写状态形成的艺术境像和高度,得益于各时期无数书家对不同书写风格的孜孜以求,一代代书家由拒绝一般化书写,向着更高境界进发。即便当下人类构建的是高度物质型社会,但作为抒发人文心灵艺术的形式之一,书写法度仍占有重要位置。

  得益于先人构造文字时,就给了后人巨大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就是那些源自于中国文字自身的象形造字特点,呈现出无尽魅力处。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美术报 书法 00018 个性化书写推动写意进程 2020-06-20 美术报2020-06-2000010 2 2020年06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