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的
视觉审美与思维引领
■李力加(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近年来,图画书(绘本)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从素养养成角度审视图画书(绘本)教育,还是从图画书(绘本)原创性以及学生创作角度提出论点,或是从图画书(绘本)对儿童读写能力培养角度,以及从图画书(绘本)对于儿童精神价值旨趣引领角度论证等,有各自观点。但是,基础美术教育中图画书(绘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上述研究视角与话题均缺乏对图画与文字整合的视觉审美目标的探寻,缺乏如何引领儿童通过深度观赏图画书的图像,强化对图画书的图像审美理解力与意义建构的能力习得。
图画书作为文字(故事)与图像(画作)有机整合的叙事艺术,对于提升儿童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以及初步文化理解的作用显而易见,对发展儿童视觉审美素养,则是教师、家长群体特别需要关注的。长期以来,以图画书纳入基础教育课程,往往陷入对儿童读写能力养成的窄化倾向。即便采用体验方式的图画书(绘本)教学活动,也多是一种表面文章的“场面作秀”,无法深度触及儿童心灵及独立思考。在观赏图画书时,无论教师、家长、儿童,对图画书中的每一幅图画都有各自不同的视觉反应。图画书(绘本)的视觉审美过程,是儿童经由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的思考和分析,自主形成初步的批判性思维,发展自身评判性图像分析能力。
其一,图画书(绘本)中的图像语言,是一种象征符号系统,多运用隐喻的方式传达故事蕴含的意义。如,著名作者李奥尼作品《小黄与小蓝》,是很多学前教育活动、以及小学教育活动中常见的阅读主题。但是,特别缺乏从图像语言的分析、理解之高度,引导儿童对于李奥尼为何用如此抽象的视觉元素来表现小黄和小蓝。这两个看不出“人形”的形象,是李奥尼带着孙子、孙女在旅行中,为了令两个活泼的孩子安静下来,随机用期刊纸张撕出若干局部纸片,隐喻“小黄”与 “小蓝”,以及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出现的某物。他的孙子、孙女在这种视觉图像符号元素构成的故事叙述中,四只眼睛与各自思绪被情节深深吸引。两个孩子在整个旅途再也不淘气,完全沉浸在对视觉图像的独立审视与思考之中。此案例说明,创作者借助各种视觉艺术要素,传递出意念、情绪、抽象概念和格调等艺术表现本质,这些无法用语言直接传达的特殊意味在李奥尼手中,转换为构成《小黄与小蓝》作品图像的视觉艺术形象,他不断随机撕出的、孩子们看上去不是具体“人形”的图像,既构造了具象化的故事画面,也兼具文学的象征意义。对该作品视觉图像审视与自我判断,帮助儿童对于美术表现语言丰富性的认识和理解,由一般的具象形态,向着视觉图像符号的隐喻性理解转化。
其二,图画书(绘本)的视觉图像,往往以其特有的图像画面留白特征表现故事叙事。当大面积留白的视觉感受刺激儿童眼光的时候,暗示性鼓励阅读者的视觉形成强烈的探索性,成为儿童开启图画书(绘本)视觉审美旅程的线索之一。画面的留白作为图画书(绘本)的图像特点,既是作者有意选用的一种画面处理技巧,也是图画书(绘本)中常见的表现手段和构图方式。如,欣赏《大灰狼娶新娘》,教师需要引领孩子们对画作图像的整个画面提出疑问,作者为何采用了大面积留白的方式,构成这样的画面效果呢?要引导儿童们思考,作者这样构成画面有什么作用,由此疑问展开自主探寻和讨论,激发孩子们的图像审美理解力。图画书(绘本)采用留白的表现,有时候为的是体现故事的一种意境,有时候留白表现的是要产生阅读者与故事情境心理上的距离。对这些视觉图像的识读、判断、思考、分析等,都需要教师引导孩子们展开探讨和理解。
图画书(绘本)另一个图像特点是色彩运用。图画书(绘本)画面图像颜色搭配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每一种颜色都为构成某种特殊感觉和氛围而精心思考和设计。色彩表现的精彩案例有太多,如《颜色的战争》、《艾沙睡着了》;又如《巴林摔跤手》,其画面颜色的使用具有鲜明的民间木版年画设色特点,每一种颜色都产生出特别的力量。教师需要带领儿童围绕这些视觉图像审美感受,展开独立思考与探究。
其三,图画书(绘本)图像的视觉表现元素运用分析,在对画作图像识读过程,由故事情境引发儿童思维联想和思考,为何作者采用这种表现手法对某情节进行表现?在图画书(绘本)的创作中,无论选择某种媒材,运用线条、形状、颜色、大小、比例、构图、明暗、透视法则等,都是创作者独特创意与思维的呈现。如《捲捲毛和向日葵》、《一条线》等等,每个作品的创作中,作者不仅会在构成图像的线条、形状、大小、颜色、明暗、布局、比例等视觉艺术要素中渗透自己的意念和思想,而且,还会构造出一些独特的象征符号来表现自己的观点。所以,图画书(绘本)的教育课程中,教师要围绕着画面图像的创造性思维,对儿童眼睛的注视取向进行审美价值引领。如《做件大事情》,这本图画书中的人物及整体造型很有特点,但儿童们看起来似乎会在心理知觉上有不同的认识,这些都是图画书(绘本)课程在每个课时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只有构建起对图画书(绘本)图像审美的整体观、艺术表现的多元思维观,儿童的创意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方可以初步形成。
从实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来看,图画书(绘本)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施,需要在图画书(绘本)的视觉图像文本基础上构建对话平台,引领儿童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路径上,达成独特思维方法引领,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对欣赏的图画书图像文本展开自己独立思考,倾听和评估他人的想法,每个儿童都是图画书(绘本)图像意义视觉思维的创造者,把自己的想法建立在他人想法的基础上。至于儿童是否能够基于图画书(绘本)的自主美术表现活动,必须在进行大量欣赏各种艺术表现风格、图像审美特点图画书(绘本)的基础上,儿童自身眼光与思维方法初步建立之后,才能明白自己应该去探索什么,使他们在与图画书图像的彼此对话中,不断生发出创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