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聚焦

称得上先生的陈佩秋

  6月26日,看到安徽书画理论家王永林微信朋友圈发陈佩秋遽归道山的消息,第一时间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生死两茫茫。”但虚岁已98的陈佩秋确实“健健康康”地仙逝了——海派领军陨落,艺坛大纛隐羽。艺术圈虽然情感上难以接受,但必须面对事实。

  陈佩秋1923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河南南阳,在昆明度过青少年时期。年幼时,陈佩秋就表现出了卓越的艺术天赋。高中毕业那年,抗战的烽火遍地燃起,出于科技救国的目的,1942年她考入了西南联大,学习理工科。不久,无法忘怀绘画艺术的陈佩秋毅然辍学,出走重庆,考进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抗战胜利后,她又随校到了杭州西子湖畔,苦读七年,师从黄宾虹、黄君璧、潘天寿等前辈大家。

  陈佩秋的绘画艺术与她同时代海派大师比算不得一流,但目前在世的能超过她的好像也想不出谁,所以她的仙逝隐喻着海派最后一位大师走了也合情合理。除了在书画创作、鉴赏方面的出色成就,她和谢稚柳的一段她略占上风的“赵管传奇”没有人会忘记。陈佩秋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过得认真而率性的“有范”令人羡慕惊叹,是可以称之为先生的女汉子。

  《美术报》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书画专业主流媒体,陈佩秋多次莅临中国美院讲座的情景,在许多美院师生心里依然记忆犹新。2003年,中国美院、《美术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书画鉴定研修班”,陈佩秋是请来的最年长最权威的专家,受到50余名学员热情拥戴,那张合影照看起来是那么温馨。

  最近五、六年,我在以《美术报》记者身份采访上海书协的好多书法活动上,经常看到陈佩秋的身影并拜观她的书法作品。有文章记载1998年,谢稚柳先生故去后,周慧珺接任上海书协主席职务。陈佩秋知道消息后,欣慰之余,明确表态:“周慧珺是书协主席的最合适人选,老头子在任时,书协的事情我不管不问,但今后我会支持周慧珺,不但要把她扶上马,还要让她在马上坐得安安稳稳”。转述陈先生话的朋友绘声绘色地把陈佩秋的原话转达给了周慧珺,周慧珺听后很是感动。

  前年在孔祥熙故居,长三角女子书画院上海分院揭牌仪式,陈佩秋现场不停地为女书画家朗声讲解书画的场景历历在目,《美术报》当时也有报道。再早几年,西泠书画院院长助理田舍郎到上海画院办画展,陈佩秋应邀出席侃侃而谈,记者印象深刻。

  书画,男人的就一定雄强吗?女人的就一定闺秀吗?心性使然。体弱的周慧珺晚年字越写越大气,是不是和陈佩秋亲密交往有关?周慧珺前几年上海书法个人大展,陈佩秋自始至终到场站台,褒扬有加。陈佩秋仙逝,周慧珺内心的哀痛可想而知,只能用挽联表达心境:“追唐宋承元明纫佩兰为笔绘千秋景色,敬圣贤教子弟掬馨香成德传百年芳华。”陈佩秋的书法属于画家阵营中的佼佼者,碑帖交融,法度森严,雅拙有劲,上海中国画院院长陈翔从陈佩秋的绘画欣赏言及其书法:“为什么说陈佩秋先生厉害?看看先生作品中的线条,非常有力,也就是我们说的骨法用笔,很了得的。而且陈先生连工笔画的线条都非常有力,这个就更了不得了。为什么这么厉害?我想这个和陈先生在书法上也花了功夫是分不开的。”如日中天的陈佩秋平时经常给人题词,如今变得很珍贵了。

  最后引录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卢勇第一时间追思陈佩秋的一节充满感情的文字——

  和陈佩秋先生相识大约是在25年前,因为《张大千仿石溪山水》的官司,那时谢(稚柳)先生还在世。因为我画宋元一路,又喜欢古画,所以经常有机会和先生在一起。每次先生只要来杭州,就一定会叫我陪她吃个饭。陈先生对我非常器重,记得2006年前后,我还邀请先生在大华饭店给我的本科班同学们讲过一堂课,那天,陈先生一句话让我感动至今。先生说:“你画得很好,要是能早一点和谢先生在一起就好了,他的圈子多,见得多,可惜我现在年龄太大了,教不动你了!”那年先生85岁。先生喜欢戴墨镜,她对我说:“戴墨镜不显老”。我从来没有觉得先生老,她永远是仪态雍然,精神矍铄,博古健谈。


美术报 聚焦 00009 称得上先生的陈佩秋 2020-07-04 美术报2020-07-0400014 2 2020年07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