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众对历史和艺术的敬畏和尊崇
■陈履生
博物馆展品的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博物馆面对的共同问题。由于某些孩子的玩闹,使得展品在展出过程中受到损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事件,如最近发生在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梦幻玻璃城堡》被毁一事。应该说这不是个案,这样的损坏不仅发生在博物馆中,在很多公共场所中也时有发生。对于博物馆来说,防不胜防,即使加了护栏,某些孩子还会爬进去;即使工作人员看得再紧,也难免有疏失的时候。博物馆面对这类问题实际上是处于矛盾之中的,一方面,博物馆希望有更多的中小学生,能够走进博物馆,接受博物馆教育,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多方面修养;另一方面,博物馆又难以承受展品被损的后果。
笔者认为,这在深层次上是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问题,尤其是在博物馆中,孩子们应该懂得基本的规矩、规则。这些基本规矩、规则的教育首先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一些父母自身不了解、不遵守参观博物馆的行为规范,就容易使孩子在这方面的规范教育缺位。比如,没有准确、及时、有效地告知孩子在博物馆中要自觉爱护展品、不能触摸展品、不能奔跑、不能大声喧哗等。于是,便出现了此前有孩子冲进展品护栏,用力摇晃和拉扯展品造成展品损坏,家长非但没有阻止还拿手机录制小视频等事件。
客观来说,参观博物馆的公众素质还存在一些问题,毕竟,我国博物馆的历史还不长,甚至有的地区近些年才建立起博物馆。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应该要从教育的源头上来解决。家庭与学校教育中,应该告诉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的基本行为规范。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观众对历史和艺术的尊崇。博物馆汇聚的是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见证人类创造的辉煌。这种对历史和艺术的尊崇传导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传统,能有效地避免在公共环境中出现破坏展品的问题。
博物馆如何加强管理,如何在硬件上加强防范也很重要。博物馆中的展品具有材质和类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的极易损坏,而有的不易损坏,因此,在保护上要区别对待,不能用一种通行的办法来解决不同材质和不同类别的问题。博物馆中的展品安全的区别对待体现出的是博物馆管理者的专业精神和专业作为,应该做好必要的提示,对一些重要的展品、易损坏的展品做出特别保护。比如这次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梦幻玻璃城堡》,因为玻璃展品本身就比较脆弱,对于展台和周边的环境的要求就很高,稍有不慎就有毁损的危险,甚至还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情况。因此,在博物馆的管理层面上,如何有效地管理,或者是超于一般展品那样去做好保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还应该加强博物馆公共教育中的参观规范教育。国务院发布的《博物馆条例》明确提出了博物馆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功能。公共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博物馆中的一个个指示牌、提示语、讲解员都是公共教育的载体。除了依托于展览进行主题性的公共教育外,博物馆还可以在参观者入场时、参观中加强参观规范的教育,比如,除了检票入场等基本行为,工作人员可以提示参观注意事项,讲解员在讲解中也可增加参观规范的提示。
遭受《梦幻玻璃城堡》受损的上海玻璃博物馆日前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出礼仪工作坊报名的征集,并表示用这帖“良方”专业治愈博物馆内“摸一摸”“蹭一蹭”“靠一靠”等疑难杂症。馆方介绍,这是一场专为小朋友设计的“冒险通关任务”,需要小朋友接受挑战:辨别文明行为和危险行为、了解博物馆的红灯物品、学习保护展品的科学知识、最后集结成为守护者联盟、获得荣誉奖励,让孩子们在闯关冒险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参观者。虽然,这种做法的效果还有待检验,但也应该为上海玻璃博物馆正视问题、尊重儿童天性、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做法点赞,我们也相信,在更多人的努力下,展品受损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本文作者为“陈履生博物馆群”总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