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天祥与《木鸡集序》 /
在我们的印象中,文天祥是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但常常忽略了他的文艺修养。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屡善。宋理宗宝佑四年,年仅20岁的文天祥高中状元。他考试的策论洋洋洒洒一万余字,针对了理宗皇帝倦于朝政的现状,做出了尖刻的指责。考官王应麟高兴地对理宗说,这个考卷以古喻今,忠心可比铁石,有了这样的人才真是可喜可贺。然而当时奸臣贾似道当权,文天祥不但没受到重用,反倒遭到排挤不得不退休,那一年他才37岁。公元1275年,蒙古铁骑携襄阳之战的余威,水陆并进,沿江直逼临安。在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刻,文天祥毅然抛弃富贵奢华的生活,变卖全部家产,招募勤王兵马,走上一条前路艰险的救国之路。
文天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在书法上也别有造诣。
史载文天祥善小篆,陶宗仪《书史会要》言:善小篆,尝见丹书一砚,后云:“紫之衣兮锦锦,玉之带兮粼粼。中之藏兮渊渊,外之泽兮日宣。呜呼!磨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庐陵文天祥书。”共44字。笔画贞劲,似其人也。
文天祥的小篆已无遗迹,而陶宗仪的这段点评却可知其书贞劲如其人。文天祥传世墨迹多行草书,尤以《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上宏斋帖》《木鸡集序》三帖最为经典。
《草书木鸡集序卷》,纸本,纵24.5cm,横96.5cm,辽宁省博物馆藏,内容如下:三百五篇,优柔而笃厚,选出焉,故极其平易,而极不易学。予尝读诗, 以选求之。如曰:驾言陟崔嵬。我马何虺隤。我姑酌金罍。维以不永怀。如曰:自子之东方,我首如飞蓬。岂无膏与沭。为谁作春容。诗非选也。而诗未尝不选。以此见选实出于诗,特从魏而下,多作五言耳。故尝谓学选而以选为法。则选为吾祖宗以诗求选,则吾视选为兄弟之国。予言之而莫予信也。一日,吉水张强宗甫以木鸡集示予,何其酷似选也。从宗甫道予素,宗甫欣然。便有平视曹刘沈谢意思。三百五篇,家有其书,子归而求之,所谓吾道东矣。
此作是文公在咸淳九年(1273)冬至,应同乡张强之请而作。此卷通篇风格潇散简远,有一种清劲冲和之美。章法布局较为匀称,以纵向势为主,字间距小,行间距大。整体墨色的枯湿、浓淡变化不大。结字上通达疏朗,开合有秩,收放自如,大有效法怀素之意。如“道”字、“飞”字、“蓬”字等。用笔婉转畅达,行笔中锋,洒脱而不失闲雅。勾环使转多以圆带方,更显婉润。如“篇”字、“归”字等。笔势无太多恣肆却给人以中正之气,点画虽细,但有阳刚之力。整体气势虽没有怀素的狂放,但尽显骨力贞劲之感,看似平淡之中流露出奇崛之态。
清《大观录》在评价文天祥时说:(其)草书《敬斋辞》381字,《信国跋》283字,辞字结体颇大,44行,跋字差小,27字,共71行。信国精忠大节,以一身任有宋三日祀纲常之重,临池小道耳,无足为公轩轾。然世之宝公翰墨者,比于唐之颜平原,盖两公书不必同,其忠节同也。
对于文天祥来说,书法是临池小道,不足以作为重要之事,但世人对他的书法很是看重,认为文公与鲁公的书艺虽不同,但忠节的品质尽显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