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聚焦

  (上接第6版)

  三、军事美术的时代特征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最大的特点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它不仅在题材内容上关注生活、观照现实,更是从思想上具有审视社会现实的深度,并以独特的文化担当在为新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塑形诸方面发挥了培根筑魂的巨大作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讴歌民族英雄是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常见主题,也构成其精神骨架和风格底色。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等近年来举办的多项活动中,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以特有的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许多佳作令人印象深刻。如陈树东和李翔的《百万雄师过大江》、陈钰铭的《九一八事变》、袁武的《东北抗联》、邵亚川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邢俊勤、罗田喜、王吉松的《澳门回归》、孙向阳的《吕梁巾帼》、孙立新、白展望、窦红的《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孙浩和杨克山、崔开玺的《平型关大捷》、秦文清的《挺进大别山·过黄泛区》、张庆涛的《湘江·1934》等以现实主义方法和精神把握历史,在更高的维度呈现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脉络、精神气节,也让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有了更加动人的家国情怀、更加丰满的精神内涵。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一直是唤起民众、鼓舞斗志、提振精神的重要艺术武器。从“抗洪救灾”“抗击非典”“驰援汶川”,再到今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不论是对军队发展建设的描绘还是对将士精神面貌的赞颂,不论是对宏大场面的再现还是对细小事物的刻画,艺术家们都充分运用各自的艺术积淀,以风格化、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从危险时刻的最美逆行,到让岁月静好的负重前行,这支军队从来都是人民最放心的卫国干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官兵服务”的创作导向,是军事美术作品鲜活的源泉。军队美术家到边防、到海岛、到基层官兵中去写生和体验生活,丰富了军队美术家的创作素材,“忠诚”“胜战”“血性”不再是概念化。李翔的《南海·南海》把传统笔墨技法与西方造型方式相结合,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丰富刻画,突出浓烈的时代特质;孙浩的《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整体画面因直线条的大量应用而显得十分硬朗,红色的天空营造出霞光满天的视觉效果;骆根兴的《东风第一枝——火箭军某导弹旅》在画面环境中安排了大面积的石头和大山,突出核导弹的力量感;秦文清和王睿的《英雄壮歌——海军372潜艇》不管是表现形式还是色彩搭配,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视觉经验的画面;孙立新的《高原守护神——郭毅力》虚实相间的笔触,在具象写实中带有一定的表现意味;罗田喜的《三栖尖兵——刘珪》中,简洁的笔触定格了英雄训练生活中的精彩画面,体现出军人的英姿飒爽。

  此外,窦鸿的《雪中餐》、夏荷生的《凝固的军魂》、许向群的《起航》、陈林的《钢与火》、周武发的《海洋深处的早餐》、周长春的《和平使命·蓝色交响曲》、李连志的《阳光洒满大地·奔跑》、张恺桐的《梦》、钟泽畅的《洗尘》、张驰的《勇燃》、张姝的《骄阳》、阮梅和韩博的《众志成城》、周福林的《海军陆战队系列》等作品通过对铁血阳刚的军人形象塑造,揭示这些钢铁之师所深蕴的富有血性的民族精神,从而展示强军路上现代军人“敢打必赢”的品质,赋予“练为战”“战必胜”更为深层的意义。

  艺术语言更加丰富,样式更加新颖,在“当代性”转化中更加从容自如。迷彩系列是邢俊勤试图以现代主义方式去改变传统主题创作的新尝试。《红砖墙》《第二小分队》等迷彩符号的确立仅仅是一个细微的点,而其背后承载的是艺术家广博的人文情怀与渴望和平的心声;陈树东的油画《入城式》粗放的笔触、鲜明的肌理、浓重的色彩以及概括性的表现性风格,构建了一种新的语言表现手法;李如的《雷声远去》以一种隐喻和象征的语言来表现历史题材作品;王树山的雕塑《转场》融入浪漫、写意乃至超现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法;章红兵将自己对“当下”现实的一种冷静的观察与反思化为独具特色的个人表现形式,《高原巡逻兵》积点成面,再辅以线条、色彩的交错,画面简约,朴实,雅致。

  另外,在创作中融汇不同观念和表现形式,以多媒体、装置、综合媒介等方式赋予军事美术作品独立而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表达,大大拓展了军事美术的内涵与外延,体现了军队美术的开放与包容,也是新时期军事美术最大的转变,突出了军事美术的当代性。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站在“八一”军旗下,回溯军队美术发展的绿色长河,无论是惊涛骇浪还是静水深流,一幅幅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作品,释放出更多的艺术能量,伴随高昂的时代节拍,用军人的荣光与梦想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美术报 聚焦 00007 2020-08-01 美术报2020-08-0100010 2 2020年08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