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记住这些共和国的功臣
■唐永明
镜头之一:大漠的早晨,刚露面的阳光迎来了张蕴钰司令员和他的战友们,他们在寻找的是一个绝密的座标,是能够改变时局的一个焦点。
镜头之二:聂荣臻元帅和钱学森等在新疆罗布泊这个绝密的地方,和众多科学家、工作人员和战士们一起,等待着那声即将震惊世界的巨响……
镜头之三: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随着倒计时,惊雷终于炸响,蘑菇云缓缓升起到八千米的高空,像一只巨擘伸向苍穹,将天空划开一道史无前例的口子。
镜头之四:张爱萍将军拿起电话向北京汇报,第一次核爆成功!中国用事实向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这是一个普通人、油画家老聂脑海中经常浮现的场景,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影现,像极了一帧帧电影镜头在播放。于是在2019年的9月,他下决心要画一幅表现“二弹一星”功臣的历史画作品,取名《大漠记忆》,表达自己以绘画的方式记住历史、承担使命的勇气和信念,同时也为社会留下一幅纪念这些历史功臣的作品。
一幅具有中国精神的油画
在高近3米宽达6米的画布面前,在林林总总七八十名差不多与真人等大的人物面前,在强大的历史气场面前,即使是身材还算高大的老聂,他绘画的背影也显得那样地渺小。
“在那个年代里,我是第一次在电影银屏上看到原子弹爆炸的情景,人们激动欢呼,但对幕后却一无所知。只知道中国有了原子弹,帝国主义列强以后就不敢欺负我们了。随着近几年国家档案渐渐解密,让我对于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献身那个年代的将帅们及隐名埋姓的科学家、普通战士们,在那风餐露宿、难以想象的艰难环境下,顽强拼搏,战胜种种困难,为了新中国的强大作出巨大努力、付出巨大牺牲,这是中国人的不屈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优良传统。”
谈及历史,老聂往往很激动。
绘画的过程异常艰辛,许多困难接踵而至,包括素材收集、画面构图、人物造型、色调调整等等,几番定稿,而后又推翻重来。在一次次的修改后,作品才日臻完善。
画面中,除了几位特殊人物外,其它的普通科学家和工作人员无论从外貌、服装上看似乎都有同质化的倾向,对于老聂来说,每一个都必须找到不同的气质与差异,每一个人的神采都必须刻画得淋漓尽致,以此呈现出一种基于历史的严肃真实和艺术作品的饱满生动、凝练厚重。
“两弹一星的元勋们、英雄们必须要画得符合人物原型形象,但令我遗憾的是当年那些隐姓埋名的英雄们留下的影像资料太少,而且局限性很大。为了把他们当时的原貌尽量恢复并符合那个年代的气质,我尽量选用历史现场照片资料。但找到的大都是证件照一样或一寸的纪念照,表情严肃单一,如何把他们相关联在一起是个难题;另外好多人物即便找到了仅有的资料都是黑白照片,而且大部分都发虚或者模糊不清。”
笔者见过老聂发来的创作现场图片,不得不说,对于历史画的创作,其严谨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偌大的画室地上整整齐齐铺满了A4纸大小打印出来的资料照片,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基本上都是有名有姓对得上号的,在那个年代,以当时的条件,许多人物的形象并没有单纯的图像资料留存,要从多方面多渠道才能获得。这个素材收集过程其艰难可想而知。当然对于再现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肖像,画得像是基本的尊重,其次才是通过绘画手段,表现出他们的风采神韵和人物的气质以及饱满的精神,这是创作历史画的难点之一。
“对于一个历史画创作者来说首先要尊重历史。两弹一星功勋们,一个个像丰碑一样矗立在大漠上。所以在画得像的同时,构图上还必须顾及每个人之间的呼应关系,我只能在模糊的照片中一点点慢慢地找特点,找感觉,尽量做到既能够真实地还原历史,又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和追求。”
《大漠记忆》创作难点之二在于,这些人物基本相同的年龄、姿态和着装似乎没有跨度和落差,如何避免雷同重复?在画面的构图处理和人物群像的安排上,老聂为此动了不少脑筋。最后呈现的画面有相当一部分人物着装和姿态看似随意或不经意,其实是经过特别精心设计和安排的,高低错落,掩映疏离,整个画面采用远中近递进的表现方式,前景人物站立为主,中景人物为坐姿,远景用大漠深处的核爆火球、蘑菇云作为点缀,并将远处的视平线巧妙地打破。视觉中心以着蓝色大衣的人物和身后的红旗为焦点,以动态的两匹骆驼冲破画面的平静,调动画面的视觉张力。同时辅之以主次、聚散、远近和冷暖等诸多对比处理,让整体显得坚实而恒定,并注入一种庄严悲壮的使命感。
对这样一个宽泛感念的历史事件的艺术还原,没有特定的场景可以借用,也没有任何绘画作品可以借鉴。老聂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积累,巧妙的艺术处理,以及同样的一腔爱国热血,用油画语言充分发挥表现力,特别是要把表现性绘画和历史记忆恰如其分地完美融合,赋予这件作品独一无二的精神品格。
《大漠记忆》在传达主题性写实绘画艺途艰难和画家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从微观上细腻地传递了隐藏在画家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所包含的诸多讯息。那些由点点滴滴汇聚的细流,通过绘画这个渠道发散出来。由此,让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更为细腻和丰满的老聂。
缅怀过去才能开创未来
画面上,这些共和国的功臣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他们以敢为人先、勇者无敌的姿态站立着,目光如炬,温和而坚毅地注视着远方。我们分明能看到他们身上背负的国家和民族的重托和期望。
赏读《大漠记忆》画卷,就如同徐徐打开了历史的记忆。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迫于国际形势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核武器。于是国外的学子和科学家们,从世界各大名校怀着学业有成、报效祖国的信念,放弃了国外优厚安逸的生活,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这些科学家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凭借着一腔热血和爱国意志,忠心耿耿,不计个人得失,隐名埋性来到荒漠试验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殚精竭力,坚苦奋斗,在大漠深处,用自己的顽强拼搏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壮举。
那时候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就是付出从不考虑个人的回报。
这是一群为中国造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科学家们,其中有二十几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功劳巨大,里面包括我们熟悉的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据后来的资料显示,由于钱学森等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时间。而这些人物都能在这件作品中一一对应找到。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些苦战在大漠深处的科学家正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缺少,令人想象不到的是有时候每天除了繁忙工作,还需要自己想办法去寻找食物。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他们有的积劳成疾,有的因故早早地离世。在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伟大创举。在新中国已经富起来强起来的当下,他们确实不应该被人们遗忘,他们应该在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一座高大的,难以忘却的丰碑!
创作《大漠记忆》时令老聂最遗憾的是还有很多值得画的英雄没有表现出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背后,既有我们现在熟知但在当时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也有千万普通科技工作者。是成千上万人的共同努力才取得成功的。因为当年相关资料的保密,有好多无名英雄并没有体现在画面上,有限的画面只能象征性画上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们也是值得被我们永久纪念的人。我创作这幅历史油画就是想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些人的伟大精神,在丰衣足食、科技发达的当下,让我们把‘两弹’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是的,改革开放使得我们生活逐渐好了起来,中国也渐渐地强大起来,此时更加不能忘记这些为共和国作出特殊贡献的人们,他们为了事业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才会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的精神应该每时每刻激励着所有的中国人。《大漠记忆》无疑是向这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致敬的礼乐!致敬这些先驱的播火之功,为众人抱薪的伟大壮举。但愿《大漠记忆》能重新唤起观者的记忆,愿大漠里的精神永远地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开创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