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论说

湖山胜迹

记《湖山志(第二辑)》的问世

  坐落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历经九十二载风雨兼程,铭记几代人悠悠岁月。孤山哈同花园、沅陵老鸭溪、昆明昆华中学、呈贡安江村古庙、璧山天上宫、青木关松林岗、磐溪黑院墙……一个个于烽火之中散布在中国大地上的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名字,却在今天的记忆之中逐渐模糊。当我们再次回眸,一部悠长的校史,一部深厚的学术史,一部砥砺人心的精神史已然支离,而蔡元培先生希冀杭州人文可以“引起学者清醇之兴趣,高尚之精神”的艺教初心,念兹在兹,无日或忘。

  为此,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会会刊《湖山志(第一辑)》于2019年应运而生。先师遗训,昭示后学;杏坛佳话,在此重燃。今天,《湖山志(第二辑)》在战“疫”之路上悄然出世。现在让我们拾起先师们、校友们、老师们、学生们记录下的古今胜迹。

  吕凤子先生在担任国立艺专校长期间,送别了1941、1942两届毕业生。1941年7月6日,他对即将离开艺专的学生说:“永远记着最大艺术家是赴义最勇者,永久记着你们的任务和价值在勇于赴义,怯于赴利。”最后他又讲出了自己最希望的事情:“嗣后诸同学如时以请益书来,给我继续帮助进修机会。”这件蜡黄的油印稿,原为艺专训导主任谢孝思先生的珍藏,因缘际会,辗转重现在我们面前。

  1962年2月13日,在版画系三年级下学期,赵延年先生谈起了木刻作者光有绘画能力还不够,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由于刀锋、刀型的不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会截然不同。从一般讲,三棱刀挺秀、圆口刀浑厚、斜刀苍劲、平刀古朴、排刀匀称,等等。”我们借此神往大师之课堂。

  1962年12月15日,潘天寿先生在与夏承焘等先生的座谈上讲道:“学术这个东西总要独特的创造。文艺家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成就,所以是极艰苦的。”这被当时作为学生的童中焘一字一句地记录了下来,我们得以有幸聆听。

  1967年5月4日,徐梵澄先生在印度本地治里的室利·阿罗频多道院个人作品展览会上,他站在自己作品《室利·阿罗频多肖像》前的那一刻,与他年轻时在国立艺专任教时留在学生丁天缺脑海里的印象一样:“气宇非凡、风度飘逸、与众不同。”闻中老师概括了徐梵澄先生的四重身份:翻译家、思想家、圣人、国立艺专教授。“徐梵澄先生应该算是蕴藉宏富、云烟迷离的精神高峰了。”

  1968年除夕,吴大羽先生“像孩子一样空张望其双眸”,重新审视着自己走过的六十七个春秋:“朕既无悔乎昨年,此夕重临明镜前。细数江山犹是貌,须眉肯背丈夫肩。无归一去驹疾影,尚怀千春启予看。自顾不暇长相失,敢僭大愚敢望贤。风云急转千章去,抬头万代人民天。”

  1979年12月31日晚,浙江美术学院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化装舞会,国画系学生卢辅圣饰彭祖,“拙不善舞,袖手旁观”。舞会后他慷慨作序:“……羲和敲日欲回天,时乎时乎须崭新,莫遣假言假行假面入新年!”我们可遥想当年夫子憨态可掬的模样下藏着一颗怎样饶有情趣的童心。

  2018年12月20日,全山石先生给中国美术学院2016、2017、2018年新进教职员工上了一堂精彩的大课。他动情地说:“我在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意大利有三杰,可是我真正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原作,已经白发苍苍了。你们现在条件那么好,我从心底非常羡慕你们……”这是一堂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和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的人生大课,对于台下在座的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来说,将受益终身。

  2019年10月19日(巴黎时间),黄永砅先生在巴黎辞世。高世名老师评价其代表着中国美术学院血脉中最为宝贵的品质——宏阔的视野、丰厚的学养、独立的人格、反思的精神。郑圣天老师则把送别黄永砅先生视为“去送别一个时代”。

  2019年12月3日,方增先先生仙逝。消息传来,时任院长许江心悲恸,夜难眠。翌日,他在“方增先先生追思会”上追思悼怀:“让方先生之艺、之神,永远活在国美的学脉中,永远活在代代学子的心中。”正像王庆明老师所说的那样:“方老师走了,大树倒了,根蔓还在。”

  2019年12月12日上午,时任书记钱晓芳带领我们走访了昆明安江村国立艺专旧址。曾经,滕固、潘天寿、方干民、常书鸿、王临乙、徐梵澄、秦宣夫、夏昌世、吴茀之等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激情、寄寓理想……先师们的笑谈声、争辩声、怒吼声、哀叹声弥漫在此,声声入耳。

  2019年12月15日,我们在杭州马岭山看望了一位102岁的胡梅秀校友。她1936年进入国立杭州艺专求学,1941年毕业那年,她和她的同届同学朱德群、刘依闻、闵希文、洪士銈、柳维和、袁迈、朱培钧、王挺琦等一起聆听了吕凤子校长的临别赠言。她大笑着描述起年轻时候的赵无极:“赵无极最调皮捣蛋了。他自己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在人家大门上画了一张马蒂斯的画。”李霖灿先生生前每年都要给她寄信、寄贺卡。其中一张贺卡上写道:“林校长、林教务长都走了,只剩下一些西子湖上的飘零回忆……”

  ……

  2020年7月6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8号楼202室,兼任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会会长的许江老师在新书《湖山志(第二辑)》的扉页上挥笔题写:“湖雨连沧海,春山兴宏钟。许江写于庚子毕业季,西湖南山。”殷殷期望,我辈必牢记之、践行之。

  《湖山志》是一本小书,记录的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宁静的课堂,一座山一片水,一点欢笑一滴忧愁;它也是一部大书,载刻的是九二光华,湖山远望,先师垂范,后学激昂。许江在《湖山志》的序言中写道:“如是湖山,不仅是家园,更是心性。”愿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之学术精神绵延不绝,师生品格弦歌不辍,愿今天的莘莘学子可以携着这份湖山心性于广阔的天地之间驰骋翱翔,最终成为一名独立之学人、自由之艺者。


美术报 论说 00018 湖山胜迹 2020-09-05 21146379 2 2020年09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