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书法

刘江先生把我引入篆刻专业门庭

  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先生艺术馆在杭州落成开馆,兹刊发他的学生——中国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艺术非遗传人胡小罕的一篇带温情的文章,从一个侧面看到刘江先生除了艺术的精湛,还有人品的高尚,值得好好学习。 ——编者按

  1987年下半年,浙江省书协组织省内书法篆刻名家以传统的师徒授业形式招收研修生。在吕中林等师友大力怂恿、层层引介之下,我有幸投到刘江先生门下学篆刻,当时一起投学的还有于良子学兄(现在也是西泠印社社员)。近30年过去了,至今我俩一直还在问业,刘老师还在指导我们。开始几年中,我们基本上每周有一个晚上到刘老师家里,刘老师将美院书法篆刻专业教学的要求内容加以整合,来系统地传授训练我俩。每次点评上一次布置的作业,再作一些专题讲解,结束时又对下一回训练提领要点。我与良子学兄每次带去的习作上,都会留下刘老师批改的痕迹。大部分时间里刘老师讲得很严谨,偶尔也会聊聊前辈掌故、印坛趣事,还关心我们的事业家庭。有时遇到他集中时间写作品,也会通知我们去观摩。刘老师不仅传授篆刻书法,还带我们写论文、做编纂,积极把我们推介到印界书坛,领入西泠印社。

  刘老师在培养提携我们过程中有一些非常用心的关节。1989年冬天,沙孟海先生年事已高。刘老师精心安排,领着良子兄与我等冒雪专门拜谒沙先生。沙先生非常有条理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书学观要点,洪亮的宁波话如雷贯耳,至今印象深刻。拜谒前我有心地带上了沙先生的著作《印学史》请他签了名,事后沙先生专门写信给刘老师,把一张勘误表转交给我。这些成为我等后学亲睹前辈词气风仪的重要机会。事后我根据笔记整理出沙先生的谈话内容,经刘老师审定后发表出来。在一些场合,刘老师介绍良子学兄与我的时候,称我们为他的“校外学生”。2011年“中国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老师作为代表性传承人,郑重选择良子兄与我为指定传承弟子,并各授一柄刻刀以为凭信,我俩在一个隆重的仪式上补行了拜师礼。我的理解是,这并不是说我俩一定是刘老师众多弟子中的翘楚,想必刘老师念我们身处学院门墙之外,专业机会相对较少,格外需要呵护与勉励。我们是能够领悟刘老师这一片深意的。

  跟着刘老师学习这么多年,我在书风、印风上没有完全承袭老师的形貌特征,但对于书法篆刻艺术的挚爱,对于传统与法度的尊奉,对于通变出新的精勤自觉,无不受到老师的濡染熏陶。我曾经是一名底子薄弱的业余爱好者,如果没有经过刘老师当年悉心教诲提携,是不可能走进专业门庭的。刘老师对我倾注的心力与期望,对我的栽培引领之恩,我没齿不忘。

  (引自《仰观堂印稿初辑·我的习篆经历》)


美术报 书法 00011 刘江先生把我引入篆刻专业门庭 2020-09-26 21428022 2 2020年09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