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艺术教育方法论——第四届中国版画大展
首届中国版画大展开始于2014年,是中国版画博物馆的开馆首展,由时任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美院教授康剑飞组织策划。当时国内版画类展览结构非常丰富,包括全国美展版画展、全国版画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青年版画展等等。这些版画类展览项目都采用了向社会广泛征集作品并带有一定比赛性质的方式办展,唯独缺少了一个带有持续性,且具有明确主题探讨的版画类大展。因此中国版画大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与中国油画大展、中国画大展、中国工笔画大展等以媒介划分的大型国家级展览形成了呼应关系。
从2014年首届中国版画大展开始至今,中国版画博物馆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此项展览,而且每一届也都根据版画的不同研究角度提出了明确的主题。2014年首届中国版画大展分别邀请了康剑飞、王春辰、何桂彦、盛葳担任策展人,同时呈现了四个板块,分别是《解放的工具》、《语言的哲学》、《背后的逻辑》以及一个代表艺术家——谭平个案研究。2016年第二届的主题则是选择了北大荒版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展览、纪录片的拍摄,展现了北大荒版画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通过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版画群体来体现时代的变迁。2018年第三届大展则是采用了作品征集和邀请并行的方式来展现中国版画创作的现状。因为2018年刚好是中国版画类展览广泛采用策展人制后的10年,组委会希望通过此届大展来呈现近十年来中国版画创作的现状。通过六年三届的持续努力,中国版画大展已经成为中国版画类展览中学术指向最为明确的项目。从中国版画博物馆的角度来看,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是奇数年最重要的展览项目,范围是指向国际,那么偶数年中,中国版画大展无疑就成为最重要的展览项目。因此,中国版画大展与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版画博物馆的基本呈现结构。
目前中国的版画与国际同步,进入了多元发展、多种形态并存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版画本体的研究不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版画的使用可能和教育功能,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话题。艺术界常常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很多活跃的艺术家都来自于版画专业,那么作为艺术教育手段的版画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本届中国版画大展策展人康剑飞拟定了“艺术课/艺术教育方法论”的主题,他表示希望通过关于教育方法的探讨,达到拓展艺术问题维度的目的,使我们既可以对版画媒介进行深入的研究,又可以放眼版画媒介之外,最终达到拉近艺术与社会关系的目的。
“2020第四届中国版画大展”将由14个板块构成,其中12个板块独立呈现12个与版画有关的课程,2个板块涉及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板块分别是:1、谭平/初学者的第一课;2、李尤松/观看与打开方式;3、文中言/从版画出发;4、康剑飞/版画应用;5、武将/不言之教;6、刘文涛/语言探索;7、王烁/文本与图像;8、谭坦/艺术家的书;9、李菲/图像-动化叙事;10、丁宁/实验动画;11、吴嘉玉/社会设计;12、许藤瓒/The Game Order。两个公共教育板块则是邀请了中国版画博物馆的手艺工作室以及天津YAC国际青年艺术社区,分别呈现公共教育课程。
为了更好地配合版画大展,组委会也将同时举办的“2020观澜论坛”的主题设定为:“国际艺术教育”。论坛出版的文献资料将涉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艺术教育”、“艺术课程的网络化教学”、“艺术与科学的跨学科实践”、“传统艺术教学的当代转换”、“跨文化艺术教育尝试”和“新教育模式的生成”这六个方面。组委会将邀请中央美院原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担任论坛主席,广州美院副院长范勃以及美国常青藤教育机构负责人孙小秣担任副主席,同时还邀请众多相关领域国际专家为论坛文献撰稿。此次论坛是一次国际艺术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的荟聚和分享,论坛作为“第四届中国版画大展”的重要学术组成部分,与大展的12个板块版画展览呼应。这种国际艺术教育的艺术展示和观念碰撞,必定引发我们对“艺术课/艺术教育方法论”相关问题更为广泛地讨论和深入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