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动漫

文章导航

时事漫画家
如何以图发声

  时事漫画作为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独特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报纸、电视和网络中。我国时事漫画由来已久,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它借讽刺幽默诠释社会事件。同时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时事漫画自诞生以来,就被赋予了浓厚的“战斗气息”。

  声音再洪亮,也喊不过手里有个话筒的。对于以“批评”为主的时事漫画来说,一定要一针见血。在新时代下,尤其在读图时代,漫画家要有所担当,要有公民意识,要有新闻良知。那么,作为时事漫画家,应如何恰当地用图“战斗”呢?本期聊聊漫画家的责任担当,与如何看懂时事漫画的奥义。

  ——编者按

  传统国画家表达思想喜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个人观点比较含糊晦涩,更多地是呈现一种画面的质感和视觉冲击力,时事漫画家不同,观点表达的鲜明性,他一定要面对“人”的问题,有时还得“对号入座”批评加讽刺。一个优秀的时事漫画家不仅需要思想与技巧,更需要正义与勇气,且自带喜感。

  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漫画最晚在12世纪的南宋时代就已出现,而且是时事政治讽刺画。到清末民初,时事漫画才作为独立画种迅速发展起来,当时称作讽刺画、寓意画、时画、谐画、笑画或滑稽画。近代时事漫画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人民大众的反帝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鲁迅于五四运动前夕在《新青年》上已经提出时事漫画应针砭社会的痼疾,指出确当的方向,引导社会等立论鲜明的漫画理论。由于鲁迅先生的苦心指导,感召了一部分美术青年,从“艺术与政治无关”的旧观念中摆脱出来,面向现实,并且参加了用时事漫画“反帝”的革命工作。提出艺术家应注意社会现状,用画笔告诉群众所见不到的或不注意的社会事件。同时出现一些革命群众绘制的时事漫画传单,如《全国同志莫被日奴耻笑》《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等,具有极大的鼓动性。作品有沈泊尘的《工学商打倒曹、陆、章》、马星弛的《民气一致之效果》等,而杜宇的《国耻画谱》是中国最早的时事漫画家的个人画集。1918年沈泊尘创办的《上海泼克》是中国最早的专门漫画刊物,其中的《虽不中亦不远矣》画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

  1930年代上海发行的《时代漫画》,专门以犀利讽刺针砭时弊,刊登了很多名家的作品,包括丰子恺和丁聪。可以说,那个时候是中国时事漫画的黄金年代。还有一批时事漫画家,如华君武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的作品发挥了极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他的漫画集《一九四八年的政治漫画》仅在东北就销售了四万多本。

  准确认知时事漫画含义

  新媒体为漫画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但却增加了漫画的运营和管理难度。无数“草根”漫画创作家有了作品发布的机会,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但也在无形之中降低了时事漫画作品的平均质量,使内容口碑面临危机。为此作为志于时事漫画的从业者更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认知。

  黄永玉曾说“漫画既是让我们认识世界的恩物,又是我们有可能掌握的批判世界的武器。”会心的一笑比流血的革命更巧妙,铅笔一支比宝剑一口更锋利。

  首先时事漫画不是宣传画,她比宣传画更深刻,更具思想性,更具批判性,并含有一定的阅读性。宣传画可以是时事漫画形式,但时事漫画不能当宣传画去画,如果用文学定义,她就是杂文、是时评。漫画家邝飚给她取了个名叫“视觉事评”,我觉得非常贴切。正如时漫宣言所说讽刺入骨的简短文字,哭笑皆非的漫画,是个开倒车的时代记录,和如此社会的纲鉴。其表达方式不是平白的描述,而是一种传播学里面的传媒视觉图像,不符合常理常规的一种视觉语言,能让你驻足停留,思考半天。

  比如方成先生的《武大郎开店》,在这幅时事漫画中,漫画家借古喻今,除了那位格外高大的普通顾客外,店内的所有服务员,甚至账房先生都被画成了矮子。店内贴着一副对联:“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不在大唯我独尊”,横批是“王伦遗风”。对于顾客的好奇,服务员这样回答:“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原来如此。《武大郎开店》在《工人日报》和《人民日报》相继发表后,方成每天都会收到读者潮水般的来信。武大郎本是《水浒传》中备受同情的人物,如今因为方成的妙笔,武大郎开店已成“妒贤嫉能”的另一种表达。

  文字能简则简

  时事漫画不是一个事件说明书,是不需要太多文字的。用文字表达更多是抒情漫画的表现形式,而时事漫画作品用图像视觉语言去传递,视觉语言是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不分国界,让人展开联想。以插图或者是配文配图的形式出现,投射到读者心中,产生共鸣就是这幅画的意义所在。因此好的漫画作者不会过于强调个人观点,而是在做引导,留更多空间让读者开放性思考。正如漫画家王烁曾讲到的,希望大家看漫画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图像本身上。

  比如丁安的时事漫画《各忙各的》,敏锐抓住了当前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既要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又要加强文物保护的“矛盾”问题,契合了当前在城市建设发展与传承保护取舍上的思辨命题,用新闻漫画的视角反映社会现象。画面中,在远处建筑塔吊、高楼林立的背景下,一间破败的“老房子”存在着两种命运,一方认为它没有任何价值,应该拆除,为城市建设让路;另一方则认为它有价值,曾经在历史上见证过某些事件,或是某某名人的故居,应该加以保护。作品没有直接阐明观点,而是把一“拆”一“保”两个不同身份,以老房子一旁忙碌的工作人员呈现给读者,让人思考和揣度其中的含义。

  时事漫画家根据人们内心的活动通过幽默的画面、讽刺的手法,把人生的严肃与荒诞、教条与浪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看到生活的本质和精髓,做到大众喜欢,大众受益,能助人进步,能为人的苦痛作申诉、呐喊以及抗争。现实有时无力改变,却可以用笔解剖,漫画记录时代的价值永存,就像给历史戳了印章,无法抹去。

  (作者系福建省漫画研究会副秘书长)


美术报 动漫 00016 时事漫画家
如何以图发声
2021-01-09 美术报2021-01-0900010;美术报2021-01-0900009 2 2021年01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