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聚焦

文章导航

秀大展 焕新颜

各地博物馆“上新”啦

  本报苏州讯 邓翡 “花好年丰——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于1月1日在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厅正式与公众见面,此次展览从北京画院珍藏的两千余件齐白石作品中精选43件套花鸟画进行展出,展览共分为:“墨海灵光五色开”、“春虫绕卉添春意”、“画出花枝满纸香”三大板块,向广大观众全面呈现齐白石写意花鸟画的特色与艺术面貌。

  齐白石一生对和平宁静的生活充满着向往和热爱,画作中常常流露出最本真的赤子之心。白石老人曾在晚年书写联语“月圆天宝,花好年丰”,表达自己对佳年良景的美好祈愿。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成立,齐白石担任名誉院长。白石老人去世后,家属遵照他的遗愿,将家藏的齐白石作品、物品及收藏等捐献给国家,并划归北京画院收藏。如今,北京画院不但是齐白石作品收藏最多的机构,更是研究、展示、推广齐白石艺术的重镇。苏州博物馆是江浙地区书画收藏与研究的中心,北京画院与苏州博物馆建立了良好合作基础。2017年、2019年曾联手推出“妙造自然——于非闇绘画作品展”、“百年守素——陈半丁书画作品展”等专题展览,从工笔与写意的角度呈现20世纪北京画坛花鸟画艺术的发展特色与基本面貌。今年策划推出的“花好年丰——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同样将策划重点聚焦于花鸟画领域,使江南观众在欣赏齐白石艺术的同时,对近现代北京画坛的花鸟画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此次展览将至2月28日结束。

  苏州博物馆:“花好年丰”齐白石

  本报北京讯 效艺 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沈阳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让观众领略清代宫廷礼仪、生活习俗、艺术文化等风采。

  据介绍,此次展览是沈阳故宫博物院精品文物首次在北京系统展示,展览由“皇权与秩序”“生活与习俗”“陈设与清供”“艺术与信仰”“治与武备”五个单元组成,集中展示沈阳故宫博物院典藏的200余件(套)清代宫廷艺术珍品,涵盖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金银器、漆木器、丝织物、书画、古籍文献等。同时还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30余件(套)清宫器物参与展览。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并列为目前中国仅存的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

  展出文物数量多,门类丰富,涵盖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金银器、漆木器、丝织物、书画、古籍文献等类。其中既有制作精良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官窑瓷器(御用器、陈设器),又有锦绣华美的衣物帽冠、富丽华贵的首饰佩饰;既有精致华美的美食美器,又有深具满民族特色的炊食具;既有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王的御笔书画,又有词臣、皇子、宗室的应制之作。

  同时,展览力图摆脱以往晒宝式的窠臼,将清代宫廷艺术品展示与复杂的清代历史断面紧密地结合,通过代表性展品向观众介绍清代宫廷的礼仪、生活、习俗、信仰、文化、武备等诸多面相。

  展览中对清代冠服制度、帝后御用等级制度等专业性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知识普及,增加了知识趣味;对广大观众感兴趣的后妃生活、皇帝大婚用瓷,以及喜闻乐见的吉祥文化等寓意小组展示,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

  展览预计将持续3个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200余件清宫珍品展出

  本报讯 国立 1月1日起,“笔歌墨舞——台北故宫绘画导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外展出。此次选取从(传)唐至清代的30余件书画作品展出,包括(传)唐代韩幹《猿马》轴、宋代李唐《乳牛图》、宋代马远《松泉双鸟》、宋人《番骑出猎图》、宋人《雪栈牛车图》、宋代钱选《烟江待渡图》、元代高克恭《画春山晴雨》、元代倪瓒 《修竹图》、明代戴进《画山水》、清代石谿《云山烟雨》等。

  其中传唐韩幹 《猿马》旧题韩幹作,但徽宗题字和“御书”一玺,及理宗“缉熙殿宝”玺皆存疑,或为南宋后人仿作;宋人《番骑出猎图》与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同名长卷构图相似。元代倪瓒《修竹图》用笔瘦劲,得清简之韵。

  古画发展如一部精彩的交响乐章,借着人物、花鸟、山水等画科的典范风格,组成几项重要主题,并在历史脉络中加以变奏。

  人物画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222-907)间,经由顾恺之与吴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画典范的成形约五代(907-960)之时,而且寓含着地理区域特质。例如荆浩、关仝画出北方山水风貌,而董源、巨然则有江南水乡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画方面,四川的黄筌与江南的徐熙也形成两个不同的典范。

  宋代(960-1279)山水画中的范宽、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范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新的典范。宫廷画院在宋代艺术帝王的倡导下,发展出空前盛况。当时的画家讲究对自然的观察,并添加“诗意”以增强绘画的内涵与意境。对实物的兴趣促成了建筑、船车等以器械结构为主的绘画类型,使其在11世纪后跃上绘画的舞台。诗意的强调,则于南宋时期发展出书法、诗文、绘画三者互相搭配的册页精品。另外宋代文人也将艺术的表现概念扩展到“形似”以外的范畴,文人画开始成为一种新的风格。

  元代(1279-1368)的文人画则由赵孟頫、元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人以复古为标的,并因复古而有更为多元的风格表现。这些风格逐渐成为绘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后仍维持着持续的影响力。

  明代(1368-1644)以后,不同地区的风格特色,成为艺术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环节。苏州的“吴门”从元四大家演化出优雅的文人风格,以浙闽画家为主的“浙派”则自宫廷绘画中发展,将南宋的典范变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与稍后的王时敏、王鉴、王翬和王原祁等人又接着在对古代典范的“集大成”中,以笔墨再造自然,形成影响深远的“正统派”。

  清代(1644-1911)帝王在推崇“正统派”作风之余,也包容欧洲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画法,立体与透视成为对古老典范的新诠释。宫廷之外的扬州则有标榜着“怪、奇”的一批画家在高度商业化的市场中活跃。他们的笔墨与形象针对“非正统”的典范而发,而自己也成为后世追求变革的典范依据。

  展期持续至4月6日。

  台北故宫博物院:“笔歌墨舞”绘画导赏


美术报 聚焦 00002 各地博物馆“上新”啦 2021-01-09 美术报2021-01-0900019;美术报2021-01-0900018;美术报2021-01-0900011;美术报2021-01-0900009;美术报2021-01-0900015;美术报2021-01-0900014 2 2021年01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