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的牛耕图像
■冯丽娟(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冯丽娟(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艺术随着人类的文明产生而产生,它是人类文明活动的展现,也是人类对美的认知与追求。在生活方式极其简单,社会的组成方式比较粗糙的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的地方就已经出现了动物绘画,动物绘画中“牛的形象”也是一直陪伴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伙伴。
旧石器时代,地中海沿岸各地和欧亚大陆及非洲少数地区发现有大量古代艺术品的遗存,尤其是在法国拉斯科洞窟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公元前12000年)地区,那些刻画在洞窟岩石表面的动物形象出于某种仪式或者是神奇意义的出现,为我们探索人类祖先的生活与信仰提供了宝贵依据。同样,敦煌壁画中所蕴藏的大量鲜活的牛的图像与社会文化因素,也是保留在文物考古图像中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的实物资料,可与传世文献相互参照比较,为丰富我们的观察视野提供更多的细节。
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保存千余年的古代宗教绘画遗存,是与印度、西域、中原和本土文化不断融合、演变、发展成极具宗教色彩的敦煌装饰系统与图案样式。
敦煌壁画中留下来许多不同艺术风格的“牛”的形象。如莫高窟360窟中唐的“白牛”,莫高窟249窟西魏“受惊的野牛”形象洒脱、矫健、动感十足,莫高窟第61窟“黄道十二宫”,绘在炽盛光佛东侧金牛宫中的金牛缓缓踱步;莫高窟148窟盛唐“报恩经变·恶友品”本生的故事中,一群牛围护着被抢走摩尼宝珠并被刺瞎双眼卧地的善友太子,牛王用舌尖舔舐善友太子的眼睛并将刺舔出。榆林16窟五代“狮子搏斗”舍利弗幻化成一头雄狮,欲降服由劳度叉幻化而来的壮牛。当然敦煌壁画中“牛”更多呈现在寄托民众美好向往的“牛耕”图中。榆林窟第25窟中唐、莫高窟11窟盛唐、154窟中唐、85窟晚唐均出现的“二牛抬杠”图像以及9窟晚唐的“牛拉车”图像。 (下转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