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艺闻

文章导航

吴山明老师,我们舍不得您

  2月4日下午,当代中国人物画艺术巨匠、著名浙派人物画家吴山明先生因病在杭州过世。

  吴山明先生飘逸的满头银发,如同他的宿墨,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难以复制的金名片。圈内众多师友都和先生有过交集,或曾受到过先生指授,先生亲切和蔼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坚持创作的身影如在眼前,当噩耗突然传来,大家悲痛不已。

  吴山明先生的一生是传统绘画传承和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

  吴山明,1940年10月27日生于浙江浦江。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在中国美院读书时,教他人物画的老师就是“新浙派”人物画“开山五老”——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给大学时代的吴山明带来初次声誉的是他1963年创作的国画《飞雪迎春》,尽管此时技巧还未成熟,但已传达出颇具新意的精神内涵。

  1988年,冯远曾在《回到单纯——吴山明艺术风格谈》中写道:“重技而不轻道,是吴山明形式语言探索的特色之一……吴山明先生早期对浙派人物画的写生技巧下过很大功夫去钻研,但是即使在那个‘红、光、亮’,‘高、大、全’的年代,他也未曾放弃过对人物对象心理语言的把握和对画面意境的诗意要求,这个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他其后几十年的艺术发展。”在深化浙派人物画传统的基础上,吴山明先生将山水画的意境和境界的妙义引进人物画,并把黄宾虹的浓宿墨发展为更有难度的淡宿墨,因此他的人物画,是写实造型与意笔宿墨的结合,这在人物画中是前所未有、独树一帜的,他将浙派水墨人物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美院之于他,是家园,又是事业;是出身,又是归属。

  从身形活跃的浙中才俊,到鹤发童颜的名师大家,吴山明先生的艺术人生,折射出美院育才的模式与力量。吴山明先生是大家,更是名师,肩上一直担着双重责任。他的艺术之路受益于学院教学,也深谙中国画教育中的本质问题。作为博导每年有两周的本科教学课程,他选择给本科一年级或四年级上课,吴山明先生这样说,“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大学,什么都是新鲜的,可塑性很强,必须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我希望教给他们正确的审美方式,对中国画、对文化传统、对当下时代的正确认识,我甚至愿意给一年级学生上最基础的临摹课。学生们对老师的认识可能不足,但我愿意上,将来他们会记住自己的大学一年级是吴老师上的,会留下记忆。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基础,在进行创作了,我就希望他们能画出精品,能有自己的风格,鼓励他们在艺术上有所追求。”

  吴山明与美术报还有着一份特殊的情分——

  由吴山明带领的美术报人物主题创研工作室,从2013年开始面向社会招生,目前已培养了上百名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员。

  在这里,导师吴山明及池沙鸿、董文运两位主导教师真正在教学上花了心思,不仅精心教授人物画课程,还在花鸟、山水、书法理论方面作全面指导,提出中国画全科教育模式的新理念。

  美术报名家班班主任支镜清回忆说:“因美术报举办吴山明人物画名家工作室的关系,与先生结缘。先生的名家班一办就是6年,2013年8月至2019年5月。为了三届工作室教学,先生更加关心美术报学员的实际收获与未来成长,从单纯的中国人物画的学习创作到打破单科教学的模式,与班主任池沙鸿(浙江画院原副院长)一道共同推出中国画全科教学。6年来,该班共累计360天教学时间,先生每周一次,甚至3天一次来检查教学工作。每次因教学需要,去先生家里接他。在他家,在车里,他说的都是老朋友、老兄长、老学生甚至老邻居,找他帮忙办什么事,他都乐于能帮则帮,总是笑呵呵的。”

  他带领学员们深入全国各地写生,并举办多场师生联展,他传授的不仅仅是技法,更重要的是让学员们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中国画的学习方法,实实在在地为画坛培养了优秀的美术人才,结下了情同父子的师生情谊,这是吴山明先生的骄傲,也是美术报的骄傲。

  美术报记者蔡树农说:“吴山明老师最让我感动的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地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我在当时报社领导支持下,组织实施了《美术报》爱心书画义卖活动,许多在杭著名老中青画家积极参与。我先找到曾宓老师,请他与其他画家合作一张大画,他问我有哪些画家,当我告诉他吴山明老师也将到现场,曾老师马上说:‘就吴山明与我。’结果,他俩一个山水濡染,一个人物妙造,都是快枪手,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一幅丈二匹的巨制,质量上乘,赢得了几十万元认购款,悉数捐赠广西巴马旱灾地区后,受到当地政府百姓衷心感谢,业内业外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先生千古,愿先生一路走好!


美术报 艺闻 00030 吴山明老师,我们舍不得您 2021-02-06 美术报2021-02-0600009;22077482 2 2021年02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