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聚焦

文章导航

一所大学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美术学院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十五载纪事

  93年前,一所创立在西子湖畔的艺术院校,确立了“为艺术战”的精神使命。

  “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2006年2月23日,浙江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工作,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美术学院提出的新的期望与指示。

  从此,中国美术学院昂首阔步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上全速前行。

  15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提出的希望和嘱托,在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守一流定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全球视野、本土关怀”双轮驱动,积极构建艺术院校的“双一流”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的一流大学建设道路。

  / 国美之路 /

  “国美之路”是一条文化复兴的担当之路,一条中国艺术教育的先锋之路,一条民族艺术精英的育才之路,一条东方视觉铸造的诗性之路。

  中国美术学院是个名师辈出的光荣的学术家族。院长高世名认为,回应、践行总书记的嘱托,一方面要深度聚焦“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弘扬中国艺术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深扎新时代热土,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只有将新时代中国艺术教育成果传播到全世界,使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才能真正做到“世界一流”。只有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超越,才能实现国美校名背后的重要内涵——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

  办教育,核心在于四个字“立德树人”,一所艺术名校办教育,要在这四个字上再加上一个“美”字。

  构筑校园美境、实施校园美育、塑造校园美心——十五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以“三美”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培养造就了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优秀艺术人才。

  十五年间,学校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一批优秀师生群体,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中国美术学院的校训“行健、居敬、会通、履远”,是在美院建校88周年正式颁布的。诚如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所说:“行健在前,居敬在后。国美人应有一种诗性气质和担当精神,有哲人的思索,也要有大丈夫的风骨。”

  十五年坚守开拓,中国美术学院已经构建成世界最具规模的艺术学科专业体系。

  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领跑者,中国美术学院始终引领时代潮流。2008年起,学校启动“国美之路”学术工程,将校内各专业纳入中国现代美术史与教育史的大背景中探究其源流。建校90周年之际结集出版的《国美之路大典》,堪称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梳理。

  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向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注视觉中国,弘扬核心价值观,铸造国家形象》的汇报发言,提出以“核心价值的视觉表达,中国文化的视觉创新,优秀传统的视觉活化,国家形象的视觉传播”为使命,努力建构以视觉文化为核心的“东方学”系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孜孜不倦做出贡献。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美术学入选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美术学、设计学双获A+,综合排名居全国艺术院校之首。在教育部公布的“双万计划”首批名单中,50%的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数量居全国艺术院校之首。

  中国美术学院已从“国美之路”走向“国美模式”,引领中国艺术教育自主发展,为世界艺术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雄关漫道真如铁,“世界一流”四个字,不是终点,而是使命,顶起中国艺术研究与教学最高水平的辽阔天宇,立足浙江文化大省快速建设的广袤大地——“顶天立地”作为所有国美人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 人民之心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中国精神”,这恰恰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余年来一以贯之的艺术教育与创作主张。

  在中学课本上,我们能看到莫朴的《入党宣誓》、黎冰鸿的《南昌起义》、李震坚的《井冈山上的斗争》、蔡亮的《延安火炬》、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等一大批国美师生创作的经典力作。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展厅,这里永久陈列着记录重大历史时刻的美术巨作,大半出自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和校友,被誉为“国博中的国美现象”。

  从国立艺术院到中国美术学院,一路走来,她扛起了振兴民族艺术、抒写民族精神的大旗,始终与国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写照时代、雕塑历史、讴歌人民……近年来,更是凝聚起了一支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国家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创作出了一大批新时代美术创作高峰的精品。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2015年为《时代领跑者》中的邓稼先造像时,特地辗转找来了一件带有岁月痕迹的军大衣。他回忆:“那是我距‘模特’最近的一次,我们搜寻了有关人物的大量影像、文字资料,走近他们的人生轨迹,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直至今日,军大衣仍然珍藏在他的画室里……

  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作品,才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中国美术学院从“时代领跑者”开始,到“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最美中国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积极参与并且探索了一条主题性绘画团队创作的道路,重温历史、培养情怀、学习英雄、强强组团,创作了一批好作品,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画家。

  中国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画葵二十载,他说:“中国人以草木寄人心,我画的葵里,有让我们热泪盈眶的青春记忆,也有我们岁岁常新的生命日常。我希望在葵里,能够看到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通过葵来塑造一代人的精神图谱。”

  2017年,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创新平台在中国美院成立,形成聚合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研究创作、文化传播的学科综合体。

  2021年2月,“百年追梦”创作工程第四期14件全新创作首次亮相,其中多数作品为美院师生的创作。从特色小镇到山海协作工程,从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到千里高标准海塘,浙江的发展跃然纸上。

  坚守人民之心,为伟大时代造像,艺术家们和这些经典力作共载史册,何其幸哉!


美术报 聚焦 00004 一所大学的初心和使命 2021-02-27 22167700 2 2021年02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