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印人 西泠聚啸
“海上印象”上海西泠印社社员
暨上海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书画篆刻作品展
本报讯 记者 蔡树农 5月7日,由西泠印社、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的“海上印象——上海西泠印社社员暨上海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书画篆刻作品展”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孤山西泠印社开幕,灿若夏花的篆刻点缀了篆刻之都杭州的铁笔繁华。
西泠印社相关嘉宾领导陈振濓等,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上海书协主席丁申阳,上海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上海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孙慰祖,上海书协副主席李静、徐庆华、晁玉奎、张索、田文惠、张卫东等,以及本次展览的40余位作者,部分西泠印社在杭理事、社员以及书画界同道出席了开幕式。
近现代海上篆刻在中国印坛创造了“半壁江山”的艺术景观。徐三庚、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等人在开拓新路过程中各张一帜,别开生面,终于引发了近代篆刻创作观念、审美旨趣、技法语言的一场重大变革。
陈振濂对本次展览的作品与西泠印社自创社以来上海地区的社员在历史上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在篆刻创作与学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丁申阳表示,目前,上海老一辈篆刻家队伍实力雄厚,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家底,但由于社会与个人自身等各方面原因,上海地区中青年篆刻作者,不论是在参与的人数还是作品面貌等方面,均出现滑坡。本次展览作者中西泠印社社员40位,篆刻委员8位,平均年龄61岁,明显偏大,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认真研究上海篆刻现状,对于进一步营造上海印坛良好氛围,发现、扶持和培养篆刻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徐庆华代表承办单位上海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以及参展作者向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媒体嘉宾以及各界朋友们表示感谢。
孙慰祖撰文指出:“据现有资料显示,除了近现代上海本地籍篆刻名家如蒋节、童晏、张定、童大年、费龙丁、高吹万、朱孔阳、翟树宜、邓散木、唐俶、白蕉等人以外,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先后有近200位兼擅书法篆刻的各地知名艺术家在上海留下活动或鬻艺的纪录,其中影响较大者如徐三庚、胡、吴昌硕、吴隐、王大炘、赵古泥、赵叔孺、丁辅之、王福庵、谢磊明、马公愚、钱瘦铁、朱复戡、王个簃、沙孟海、方介堪、陶寿伯、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钱君匋、方去疾、江成之等,形成了一个文人篆刻史前所未有的印人群体。海上印人在近百年间构建了一个风格各异、流派众多的艺术谱系,代表了中国篆刻艺术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没有一个都市同时存在谱系如此众多的流派格局。近现代海上印坛的根本特征就是人才的兼容性与风格流派的多样性。无论从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与成就,还是从群体实力与高度来看,上海作为近现代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的中心区域的格局,在20世纪上半叶已经形成。”
西泠印社社员、文化学者王琪森发朋友圈:“‘海上印象——上海西泠印社社员书画篆刻展’在西泠印社展出,这是一次海派篆刻的嘉年华。我从少年时代起就奏刀学印,西泠印社曾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金石圣殿。最难传处是精神,谨此向西泠前贤致敬!”
本次展览除了刘一闻、吴颐人等极少数名家未参加,共展出包括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童衍方,副秘书长孙慰祖等在内的48位老中青三代社员与上海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的书画印作品172件,其中篆刻原石81件,印屏46件、书画45件,绝大部分为作者近期精心创作,全方位地展现了上海西泠印社社员与上海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整体的创作现状与艺术水准。展品中既有作者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实践,独具个人风貌的创新之作,也有完美体现优秀传统古典魅力的典雅之作,充分展露出上海印坛在创新与传承两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也是海纳百川、包容并举、追求卓越这一上海城市精神与特质的最佳反映。展览结束后上海方面将把93件作品捐赠给西泠印社,表达对印社的拳拳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