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道集虚·“曾宓书法题跋展”
■本报记者 蔡树农
咖啡豆在打磨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香气,欣赏好的书画有时也会从翰墨的芳香中领略到书画家灵魂的有滋、有味、有趣、有品的香气。5月18日下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曾宓书法题跋展”在嘉兴市文化馆巡回开展。嘉兴市副市长邢海华、嘉兴文联主席王一伟、浙江书协副主席沈岩松等出席,沈岩松主持开幕式,他说:“今天的题跋展,等一下大家可以好好欣赏一下,真的很有趣。你们会想,原来题跋可以这么写,你醉我也醉,老先生的原创性太强了,真是‘字’强不息啊!”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精神分泌物。“90后”画家曾宓“弃画”而从书艺一直是浙江书画界津津乐道的事,他对别人毁誉不一的看法充耳不闻,在一意孤行的探索道路上汲取各种“利我”的书法元素进行绘画性倾向的糅合创变。他十分重视“红黑白”借鉴对比:宣纸的白净,印章(泥)的朱砂之红,麝墨运用的黑之道,在曾宓眼里就是书法艺术最幻妙的“三原色”,对三原色的不够重视是造成当代书法创作乏善可陈的原因之一。无意图文相契,但开构成新风。观赏曾宓“似书是画”的金石书法题跋,哪怕不完全懂书画的人,只要稍微具备审美能力,仅仅是其中的“三原色”肌理搭建便能带来视觉的“玩美”享受。站在相对前卫的立场,书法创作被看重的就两个问题:一、汉字造型的现代性,二、书法书写的当代性。如果按照历史的旧说书画同源有多种阐释的话,那么书法的创作应该是不设禁区的,书法的破体、立体可以是非常书法的,更可以是美术的,大美术概念中的书法“看着开阔的天际线,想象无限的可能性”——向潋滟处寻苍古,向横逸处求纵拔,于极简处得缤纷……画家本色的曾宓注定他的书法不可能是单纯划一的,他的水墨“本体”的温润、奇特面目的色调丰富了他流转和无常“画性”书法的表达。
金石学历史悠久,始于宋,盛于清。题金石拓片,无论写跋,或者配诗,均以妥帖为要。妥帖二字确实道出了金石题跋的要害难处,文辞的妥帖之外,书法与拓片的画面妥帖亦不可忽略。曾宓金石拓片题跋的“幽玄”核心是境生象外,随缘自在,讲究妥帖。“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唐孙过庭《书谱》)”满满的和谐的画面感体现出曾宓书法的不离文字,独树一帜;清雄和雅,鲜明个性。至于《讲真话》一类的作品,则反映了长怀童稚之心的曾宓人品与作品相统一的一贯操守,这或许是慈善曾宓在业内口碑甚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