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聚焦

油画《打造“数字经济”
一号工程》创作手记

  我创作的《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属于浙江省“百年追梦”(四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项目。最初看到此选题时,我有些为难,因为“数字经济”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这种概念性的选题通常很难用画面来表现,然而在理解了它的重要性后,我决定试一试。

  首先,我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彻底厘清了“数字经济”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概括来说,就是要让数字产业化,使产业数字化:一方面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产业化,赋能到各个领域;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数字化改革。

  《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属于现当代的题材,而且更偏向于描绘未来,在内容的选择与形式的表现上,都要与时代紧贴,要用最恰当的语言展现当代科技发展。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图像时,杭州的“城市大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一块蓝色的巨型屏幕上,即时显示着关于城市生活的各类信息,一排排坐在电脑前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指挥和调配各种资源,具有很强的科技感。我还参观了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之江实验室”,它所研究的都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尖端科技。在这家实验室一楼的大厅里,也有好几块巨大的LED显示屏,用来宣传和介绍研发成果。参观完后,我已经有了构图的初步设想:把“之江实验室”、“城市大脑”两者结合在一起,来展现数字经济从研发到应用的过程,象征新的技术从实验室中走进生活。

  自安迪·沃霍尔后,当代画家越来越多地采用现成图像或大众流行的图像进行创作。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指出,机器造成了图像的“崇拜价值”向“展示价值”转变。我在画面中以多幅选自互联网的图片组成一个图像排列,实际上即是对数字经济概念的展示,这也得益于艺术的大众化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画中背景的巨大屏幕占据了整幅画一半的空间,上面排列着来自互联网的图片,内容包括无人直升机、自动驾驶、芯片、软体机器人、类脑计算机、无人车间等,涵盖生活、国防、工业、科技等领域,是数字经济在各领域的最新成果。背景本身采用了平涂,但我特意选了几张透视感较强的场景图片,可以增加一些纵深感。屏幕正中央是一幅世界地图,我从习主席在G20杭州峰会时说的一句话——“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中得到灵感,画了许多条抛物线,从世界各地发出然后汇聚到浙江这个点。地图上方写有“打造智能计算高地,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一行字,是我一笔一笔手写的。这一行标题是整个背景屏幕图形的主题语,也是整幅画的主题。为了使这行字既能融于画面,又要保证它们在十米之内都能看清,我在电脑上做了好几个版本,来确定字的大小、色彩和间距的完美。为了展现出未来感,我从科幻电影中借鉴了一些道具,画面中心的人物手掌上出现了一块透明显示屏,右边一位科学家正在用全息投影操作仪器,这些道具和仪器构建了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场景。画面前景中的科学家形象,大部分参考了我在之江实验室考察时所拍摄的科学家形象,也有个别来自网络资料。实验室虽然以青年科学家为主,但我觉得画面中需要一个长者形象,于是找了一位年长的科学家朋友当模特,把他组合进画面。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科学家工作时穿着的白色工作服的质感,我在网上买到了同款的工作服用于创作写生。

  在形式语言上,我竭力追求形式对内容的反映,力求以新颖的形式语言表现时代感和未来感。在色彩上,我选择了象征科技的蓝色作为主色调,背景的屏幕统一为蓝色,人物的衣着和仪器统一为亮灰白色,在铺大体色之前刷上一层橙色的底色,使蓝色的背景和偏橙色的人物形成强烈对比,营造出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的整体风格;在人物的塑造上,没有像背景一样使用平涂,而是追求笔触感和体积感,有意强化了人物脸上的光照,用概括性的笔触进行脸部的塑造,使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光感和立体感,与背景的平面化图像区分开。我把实验室内的桌子画成具有现代科技感的白色长桌,与深色的电脑形成黑白的对比。场景中的光源采用不固定光源,有顶光也有侧光,有些光甚至是从底下照射上来的,通过光的变化,体现现代实验室的多种光的反射和未来时代感。

  同时,我使用了网格和直线作为背景众多元素的构成方式。网格的形式语言已经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一种流行趋势,具有抽象化的理性和秩序,可以使画面在简洁的形式排列中获得内涵上的强化和升华。网格实际上呼应了计算机压缩格式的数码影像结构,像素就等同于艺术家的笔触,互联网中的图像都是由像素构成,用这种形式来表达恰到好处;直线作为这幅画的形式语言之一,其构成感和秩序感都是曲线所不具备的,在现代感的营造上起关键性的作用,直线见证了人类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也是绘画从古典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

  《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创作是我对当代绘画新形式语言的一种探索。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寻找适合表达科技感的、属于当代绘画的形式语言,并通过扎实厚重的人物塑造和采用平涂具有构成感的背景形成对比,增加画面形式感的强度和艺术语言的丰富性。数字经济题材的创作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它既属于当代也属于未来,画家必须探索一种新的形式,用绘画的形式来搭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在创作期间,我目睹了浙江数字经济的飞速崛起,也体会到了数字改革对浙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一名浙江人我感到十分自豪,也想通过这次的创作为数字浙江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美术报 聚焦 00005 油画《打造“数字经济”
一号工程》创作手记
2021-05-22 美术报2021-05-2200010 2 2021年05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