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军营 笔墨寄情
■夏荷生(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宣文中心文艺创作室主任)
1987年12月,我告别家乡这片热土,投身到火热的军营。虽然平时连队的训练任务十分艰苦,但是凭借能吃苦、不怕累的精神,我很快便融入到绿色军营中,并且美术天赋也逐渐派上了用场,部队的黑板、专栏、幻灯即成为我施展才艺的平台。1988年,我到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进修深造,并在学习期间,创作了《清暑》《都市橄榄绿》两幅作品,分别入选全军及全国美展。后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继续研习绘画艺术,深受画家郭怡孮的青睐。
我的创作和部队是密不可分的。我首先是个军人,是部队的文艺工作者,作品要反映部队生活,这是我首要的任务。所以每年我都下到基层部队,深入到官兵中去,了解战士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感情和对文化的需求。在表现新时期军队面貌、鼓舞士气、增加战斗力方面力求表现出独到的形式手法。我的艺术创作以中国画传统笔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积墨为手段,以太湖石为题材,融合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道乃中正之道,无过无不及之道。大道以虚无为体,自然为性”。特别是主题性绘画创作强调画面的雕塑感和张力,如《狼牙山五壮士》《鸽·戈》等,把军人的气质融进笔墨中,给人视觉的震撼。
我的作品着力营造一种独特的氤氲静气,这种静气不仅仅是绘画风格,更是自身心境气质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特质在其精神深处的历史积淀。静气的修炼本是一个长期省思与积淀的过程,除了勤奋的苦练,还要有对于画面背后文化境界的思考和参悟。在古人的画论里,对于“静”的阐释不胜枚举,如古人总结出的未动笔前要“兴高意远”、已动笔后要“气静神凝”的从画之道,以及“澄怀味象,静观万物”的观察体验方式。我在作品中得其“静”而追现其“动”,在清冷幽散的氛围里把握到了一种跃动的生机,也呈现出一种典雅凝重的永恒感。
从军30多年来,是部队这座大熔炉使我的梦想得以实现。我是军队培养出来的画家,也是军营中普通的一员,以笔墨抒情,在钢铁洪流中熔铸自己的艺术。用平凡的画笔去表现英雄的群体,让人们从作品中读到当代军人的崇高品质。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