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书法

文章导航

治学严谨朱毓魁

■申俭

  朱毓魁(1895—1966年),字文叔。桐乡县濮院镇人,家住濮院柳岸街。浙一师就读时为李叔同学生,乐石社成员,《乐石社社友小传》述其“通文学,精刻印,不加修饰,得浑厚之气”。乐石社第二届职员公举时,被聘为书记。

  印藏中这二方落款文叔的印章,一方寿山石长方印,白文印面“息翁”,边款文叔,尺寸为1.9×1.1×3.1cm,另一方寿山石长方印白文“李哀”,边款哀公先生正之,文叔,尺寸为1.6×0.6×25cm。

  印章长期被误读成另一名文叔——浙一师的教师黄元秀的篆刻作品。黄元秀是李叔同的同事,但是关于他的篆刻生平却不详。在印藏中乐石社五人合刻的印章边款中,可以看到此方印章的朱文叔边款与上述如出一撤,可以确定上述印章为乐石社的学子朱文叔所刻。

  朱文叔幼年就读于濮院“翔云书院”,后曾做当铺学徒,工作之暇,手不释卷,当铺主人见他勤奋好学,即资助其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与丰子恺先生为同班同学。1917年10月5日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浙一师同学杨贤江在《学生杂志》第4卷第10号上共同翻译发表日本的井上哲次郎《意志之修养》。省一师毕业后,去日本深造,学成归国,执教于杭州师范。

  1921年,他进上海中华书局,任中、小学教科书编辑工作,编选国语读本《国语文类选》。参与中华书局的《辞海》的编纂与修订工作,贡献很多。此外又辑《初中学生文库》、《列子童话》、《左传故事》、《史记故事》、《百喻经寓言》等。他为了提倡普通话(当时称为国音国语),特地编了《标准国音国语留声片课本》,是一种开风气之先的创举。1946年还曾任台湾省编译馆编纂兼学校教材组主任。

  他抗战前在沪期间,作为一个文化青年,经常向鲁迅先生求教,深得鲁迅器重。当1936年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出时,朱文叔痛失良师失声掩面痛哭,家人竟难以劝阻。他还与鲁迅好友许寿裳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抗日战争时,他力主民族气节,生活愈苦,操守愈坚。既而上海沦陷,成为孤岛,日寇威逼他,他大义凛然,不挠不屈,竟毅然跳楼自杀,恰巧那时他身穿一件宽大的夏布长衫;下跃时,纽扣脱开了一些,长衫被风鼓起,飘飘然有如一顶小小降落伞,减轻了骤然下坠的猛力,幸而没有殒命,但足部受了重伤,虽经多方疗治,还是不良于行。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朱文叔就自请入中央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机构,先后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任委员,在出版总署编审局任编审,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总编辑。在编辑教科书之余,致力于汉语词汇的研究。1956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初编《现代汉语词典》,他受聘为审校委员,每一词目,都要字斟句酌,务求完善。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译《斯大林全集》,朱文叔担任校读,对译稿的文笔,作了缜密的校正。他曾著有《深与浅》一书,被认为是研究汉语辞汇的范例。朱文叔治学严谨,钻研极深,涉猎甚广。无论旧学新知,好学不倦,嗜书成癖。他的卧室即是书房,书架成队,图书盈室,枕边床头,书卷成堆。他60岁时,老教育家叶圣陶有诗祝贺,其中有一联为,“旧学蜂成蜜,新知鲸吸川”,确非过誉。

  朱文叔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教科书的编纂和汉语研究做一辈子老黄牛,数十年兢兢业业,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不求名利,但求贡献。在担任了领导职务后,也是平易近人,自奉俭约。一身方正,两袖清风。1966年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终年71岁。


美术报 书法 00013 治学严谨朱毓魁 2021-08-07 22859482 2 2021年08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