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相聚
——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
■孙景刚
“跨越时空的相聚”是画的题目,它是我从一篇“跨越时空的对话”报道演变而来,这标题很有寓意,也因此成了我构思基本点。
《牡丹亭》剧本里最广为人知的前言:“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爱情故事,恰巧回答了莎士比亚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些直指人心的永恒之问让两位文学巨匠有着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被不同时代的导演多次拍摄,我几乎看过所有的版本。虽然每一代导演都注入自己的解读,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电影中呈现的画面,比如形象、服装,甚至光线运用都很好地体现了导演对油画经典卓越的鉴赏力。电影中的一帧帧镜头,唤起了我在西方美术馆里读画经验。此刻,因为题材的需要,能够用油画表现类似传统绘画里出现的形象和绘画元素,这是令我兴奋的原因之一。
《牡丹亭》更多是以舞台剧的方式代代相传。我也看过好几个版本视频,印象最深刻的是白先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梦幻般舞台氛围和简洁又美轮美奂的服装设计,好看——杜丽娘的举手投足的身姿和妩媚又深情的眼神与笑容,美得令人窒息,以前我从没有这样仔细地端详过。
在我的绘画实践里,几乎没有画过“美丽的肖像”,更没有画过戏剧人物,而这张画里要表达的核心就是“美”,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冒险。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这话是汤显祖说的。怎么画?两个不同的时空,两段不同因缘爱情故事,怎样才能让两个故事中人物“合情合理”地相聚?
2016年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中、英两国共同策划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开启了两国文化互动交流新局面,双方联合举办研究汤显祖、莎士比亚的项目,促进两国不同戏剧和文化传统的跨文化交流。中国昆剧组赴英国的演出受到了英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留下了很多剧组演员和当地居民的合影照片,还有化妆成罗密欧、朱丽叶和莎士比亚的演员与杜丽娘、柳梦梅与汤显祖的合影照,正是这些照片,仿佛使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以及剧中人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真实相聚,也对画面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跨越时空的相聚》一画的人物安排上,《牡丹亭》剧中人物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杜丽娘、柳梦梅和春香。而手持书卷的是汤显祖——这场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汤显祖借以私塾先生之口,在讲解《诗经》之中“关关雎鸠”时唤醒杜丽娘的爱情意识,从而有这段美丽凄婉爱情姻缘。画面里汤显祖与后排站立的莎士比亚遥相呼应——他们是这两个故事的叙述者。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选择上除了两个主角之外,还有班伏里奥——罗密欧的朋友、劳伦斯神父、朱丽叶乳媪和乐工。这些人物在整个故事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这个社会结构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
对《跨越时空的相聚》画面环境处理有过很多构想,但最终选择将这一场景放在了舞台上,仿佛在一场表演结束后,演员们聚集在一道,向观众致敬的同时,也拿出手机拍下这珍贵的一刻。舞台的环境给人以梦幻的视觉效果。《牡丹亭》舞台背景,幽蓝的天空有种忧郁的浪漫——蓝色在东西方文化里都有着丰富的含义和象征,蓝色也是忠诚和浪漫的化身。一枝梅花挂在天幕之上寂静而凄美,天空中蝴蝶飞舞,舞台上飘落梅花与背景中太湖石、牡丹亭一同构成了恍如梦境的环境。
4月6日,画被运出画室,我知道画面里留下了太多遗憾和力不从心之处——这两个故事都是适合绘画表现的好题材,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值得画家用心描绘的好“模特”,那么,我是否选择了一个最恰当的画面情节?是否因为能力的问题,驾驭不了一个描绘“美”的画面?还是因为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画面里一切都缺少了反复推敲与深化的过程?在此,画面里的得失,观众和同行们都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