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砚边

  (上接第19版)

  内容多是祈求国泰民安、社稷永固的吉语,写好后,皇帝将金瓯永固杯中的屠苏酒一饮而尽;太监们将皇帝写的吉语放在专用的黄匣内封存,不许任何人拆看,下年开笔所写仍放入该匣内,年年如此。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志满意得、沾沾自喜,未免有些飘飘然。这一年元旦,他先用朱笔在一张黄纸的中行写道:“二十五年元旦,天下太平,万民安泰”;然后用墨笔在右、左行分别写道:“和气致祥,丰年为瑞”、“武成功定,修养生息”。从中流露出乾隆大功告成、骄傲自满的心情。他在之后30多年的皇帝生涯中,元旦开笔写的最多的吉语就是:“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语言,少了一些进取之心。乾隆因喜欢写诗,举行完开笔仪式后还有诗作。

  之后历经嘉庆、道光、咸丰朝,元旦开笔之俗得以坚持和弘扬。到了晚晴时期,元旦开笔已流于形式,大多是由大臣代拟,皇帝誊抄一遍,失去了其独立思考、励志、祈福的积极意义。

  御墨龙笺书“福”字

  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慈禧太后的《“福禄寿”三字》轴。慈禧题写的这个福字别出心裁、独具一格,其实是由三个字以象形的手法组成,它们互借偏旁、互相依托,形成一体。中间空白处画成一个寿星拄着拐杖,整幅字犹如一件绘画作品,可谓构思巧妙、布局新奇。右上款为慈禧自题“光绪戊子新正御笔”,即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月初一,这一年慈禧太后54岁,钤印三方,中间最上方为“慈禧皇太后之宝”;左上款为曾任翰林学士、户部左侍郎的吴树梅题七绝诗一首:“一曲山香白雪高,玉清新赐绛绡袍,金堂玉宝如仙篆,定拜金盘五色桃。”近代诗人夏仁虎有清宫词《赐福字》描述了清宫御笔书福之俗:“年年腊朔御重华,赐福苍生笔有花。御墨龙笺书福字,近臣分载福还家。”

  此俗兴起于康熙皇帝。康熙帝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一番盛世景象。然而,就在他英姿勃发、大显身手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太医们也束手无策。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化孝心于笔锋,挥毫而就著名的“福寿”连体字,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孝庄皇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后,身体竟奇迹般康复了。她命人将其刻在石碑上,日夜抚摸、祈求多福。而她最终以75岁的高龄离世,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所以,康熙书写的“福”字非同凡响。

  为了奖励那些任劳任怨的臣子,每年除夕,康熙皇帝都会在乾清宫西暖阁挥毫泼墨,御书“福”字。康熙御笔亲题的“福”字,多以丝绢为纸笺,以丹砂为底色,上绘金云龙纹。每年除夕,他写出的第一个“福”字,要挂在乾清宫的正殿,其余的分别送往宫苑各处。康熙还要书写一些“福”字,赏赐后妃、王公和在皇宫里值班的内廷近臣们,以示对值班官员牺牲年假、坚守工作岗位的慰问,也是对大臣们一年来的辛勤努力给予奖赏。有时候他专门挑选有功之臣在皇宫里值班,以便赏赐“福”字。那些得“福”的大臣们都倍感荣耀,甚至是感激涕零,所以大臣们都争先恐后去值班,想得到一纸“福”字。据史料记载,第一个得此殊荣的是时任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清代诗人)。从此,皇帝御笔书“福”成为宫廷里的年俗流传下来。


美术报 砚边 00020 2022-01-22 美术报2022-01-2200008 2 2022年01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