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砚边

文章导航

紫气东来 福星高照

古书画中的欢喜年俗

■郑学富(山东枣庄,文史学者)

  明代画家李士达的《岁朝村庆图》描绘山村人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热闹景象。远处山岭起伏、碧水涟漪,近处溪流淙淙、板桥飞架。溪水左岸苍松翠柏挺拔参天、枝条下垂,红叶藤枝攀援而上,预示着紫气东来。图中所画人物尽管众多,但是身姿各异、神态生动,每个人物形象皆具动感,全无刻板之姿。

  此画至少表现了七项过年民俗:开门爆仗。小溪左岸的柴门前一童子从竹笼中放飞一只鸡,雄鸡展翅欲飞,昂首高唱,人们便开始了迎接新年的礼仪活动。小溪两岸均有一孩童点燃鞭炮的画面,另一胆小孩童捂耳躲避观看。顾禄的著作《清嘉录》载:“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疬,谓之开门爆仗”;祭祀祖先。在靠近松柏的房子正面墙上悬挂钟馗像,堂内陈设几案,其上燃香、摆放清供之物。《清嘉录》说:“元旦为岁朝,比户悬神轴于堂中,陈设几案,具香蜡,以祈一岁之安”;①相互拜年。小溪左岸的大门前一童子正在敲门,两士人在交谈等待,欲入户拜年。一老者站在院内似在等候门外的拜年人。两座板桥上都有行人来往,像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②食用春盘。小溪左岸的小酒馆内,有两人临窗而坐,饮酒叙谈,旁边有童子伺候。桌上放置一方形格盘,其中有彩色点染,像是元日享用的春盘(后演变成春卷)。院外正在行走的两个童子,一位胸前悬挂着箩筐,内有春卷,正沿街吆喝出售。吃春卷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③文化活动。一群孩童正在敲锣打鼓,准备出去搞杂耍诸戏表演,以烘托节日热烈气氛。廊内一文人雅士正在挥毫书画、一人扯纸、一人研墨、一人欣赏;④欢喜团。水亭之上一士人独坐,一童子正在拨弄炭炉,这就是画家老家一带流行的从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有欢喜过年之意。

  画上有乾隆御制诗一首:“东郭远西墅,山家接水村,春阴庆老幼,丰岁足鸡豚。三代遗风在,一时深意存。治民无别术,饥饱俾寒温。丙申岁朝明窗御题。”这又体现了一项过年习俗——元旦开笔。

  元旦开笔 新年大吉

  在古时候,民间有元旦开笔的习俗。大年初一早晨,文人们在红笺上写几句吉利的词语,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元旦开笔,读书进益”等,图的是新年吉祥、事事如意,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美好的希望。满人入关后,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元旦开笔这一习俗开始传入宫内。

  雍正元年元旦早晨,雍正皇帝挥毫写下了“春绍介祉,开笔大吉”和“一入新年,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民安乐业,边尘永息,大吉大吉”的吉语。从此元旦开笔便成为清宫定制。

  到了乾隆皇帝时,形成了一套十分严格、程序复杂的元旦开笔仪典。时间上必须在元旦子时;地点在养心殿东暖阁的明窗下,窗前摆放紫檀长案,所以也称“明窗开笔”;案上陈设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杯中斟满屠苏酒。金瓯永固杯便成为清朝历代皇帝元旦开笔时的专用酒杯;案上置朱漆雕云龙盘,内盛古铜八趾吉祥炉和两个古铜香盘;皇帝亲燃“玉烛长调”烛台蜡烛,将万年青笔管在炉上微熏,笔端曰“万年青”、笔管镌“万年枝”;此时太监已经将墨研好,皇帝先用朱笔在黄纸的中行书写,然后再用墨笔书写左右行。

  (下转第20版)


美术报 砚边 00019 古书画中的欢喜年俗 2022-01-22 23665313 2 2022年01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