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时评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艺术

  笔者始终认为,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太过僵化、偏执、狭隘,要用发展的、开放的、包容的眼光来看问题。不要以为只有建立在所谓技法技巧之上的创作才叫艺术,当然对于传统技艺来讲,很多时候确实如此,比如传统书法、传统绘画、传统曲艺等,都要求创作者要有精湛的技术打底,但对于更强调、更注重思想与观念的现当代艺术来讲,就未必如此了。

  尤其自现成品艺术、观念艺术等产生以后,对艺术的定义,对艺术创作边界的探索和界定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每个历史时期都不尽相同。它可以是我国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也可以是距今15000年左右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可以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也可以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浮雕;可以是秦汉画像砖,也可以是古希腊雕塑;可以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也可以是米隆的《掷铁饼者》;可以是沈周的《庐山高图》,也可以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以是徐渭的《墨葡萄》,也可以是米勒的《拾穗者》;可以是齐白石的《虾》,也可以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可以是张大千的《桃源图》,也可以是莫奈的《日出·印象》;可以是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也可以是杜尚的《泉》;可以是林风眠的《仕女》,也可以是波洛克的《NO.5》等等。

  你会发现,艺术本来就是丰富多元的,而且越是到了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就越是百花齐放,各种形式、门类、流派、思潮等,可谓丛出不穷,且都诞生出了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甚至可能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一件极为稀松平常的东西,而在艺术家那里,尤其在当代艺术家看来,却很可能会被当作是一件艺术品,一件现成的艺术品,即现成品艺术。这一点杜尚早在1917年就已经尝试过,开了实验艺术的先河。从那以后,现成品艺术这一概念便迅速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利用现成品这一媒介材料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进而成为了当下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表现样式。

  其实在这中间,艺术家很多时候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操作和转化,将现实中已存在的物体放置在他所设定的一个新的主题、语境、观念和阐释之下,使它消失或者改变原有的名称、属性、功能与意义,并为它重新定义,重新赋予其新的主旨、思想、内涵与审美等。这时候艺术家不再是艺术作品的直接制造者、创作者,而是变成了一个发现者、选择者、推介者,艺术表现形式也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绘画模式变成了观念、行为、装置、影像等的多元格局。这种转变与传统意义上我们对艺术家身份及其艺术创作途径的理解所完全不同,甚至一度被视为对传统思想、传统美学、传统艺术的攻击和反叛。

  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是多了一种对艺术创作的新的认知和理解,也同时标志着一种新的艺术样式、艺术门类的产生。譬如前面讲到的观念艺术,亦称概念艺术,其基本理念源于杜尚的思想: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有形的实物。这也印证了贡布里希在其《艺术的故事》开篇导言里所提到的一个观点: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因为必须承认,艺术家和普通人看问题的思维、视角、立场等是不一样的,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方式大不相同,所以面对同一事物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认识和看法,何况在马塞尔·杜尚、约瑟夫·康奈尔这样的现成品艺术家们看来,选择使用哪种物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艺术行为。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现成品都是艺术品,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现成品在艺术家那里都可以将其转变为艺术品,这一点毋庸置疑。

  比如眼前有一片倒塌的房屋或者一堆丢弃的垃圾,你看到的可能就是一片荒凉的废墟、一堆毫无利用价值的破烂,但在艺术家眼里却不一定,他可以将其直接视为环境艺术、场所艺术,或者就地取材,做成一个有关垃圾主题的装置,也可以拿出相机、找准角度、调好焦距,将其拍成一段珍贵的影像记录或者一张唯美的摄影照片,等等,具体方法有很多,你会发现,只需一个小小的操作和转化,眼前事物所呈现出的视觉观感乃至其价值属性等都会立刻变得迥然不同。

  再比如前几天看到有人发出一个小区新建的楼盘还没入住就被爆破拆除的视频,我就告诉他,这个视频所记录的内容完全可看成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爆破艺术,甚至比蔡国强的爆破艺术、火药作画还要震撼、精彩、现实、魔幻,也更容易看懂。不过只是看懂看热闹还不够,还要有进一步的感受和思考。你感受与思考的部分或者说眼前的画面给予你启示启发的部分,包括你的行为反应,所流露出的情绪情感等,都属于当代艺术所讲的那个“艺术”的范畴。这时候的艺术已不再是一个只关乎创作本体语言的“小艺术”概念,而是变成了一种综合的社会性艺术,更多体现的是艺术的社会性、公共性的特点。

  所以很多当代艺术作品其实并不难懂,相反,理解起来很容易,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很多时候就是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只是你可能不太在意或者没去多想罢了。而当代艺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功能就是要紧密关注社会、介入现实、引发反思,它更加在意的是展示的过程,是思想的表达,是理念的传递,是公众的参与和互动,而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传统艺术创作上所津津乐道的那些技法技巧之类,尤其像概念艺术、行为艺术、波普艺术、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诸多形式、门类出现以后,更是如此。因此要做个有心人,学会挖掘和思考,学会从生活中去不断发现、收集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艺术及相关元素,尽可能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多增添一份别样的体验与感受。


美术报 时评 00011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艺术 2022-04-02 美术报2022-04-0200011 2 2022年04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