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太湖“新峰计划”书法人才作品选登
嵩溪明似画 新峰染翰足风流
■容膝
“弱云障阴黑,疏雨弄织细。”至浦江时,正是潇潇雨寒秋气深,南宋名臣郑刚中诗里的浦江每每蓄满愁吟,大概是触景伤怀,而我们“新峰计划”一行人却是诗意满怀,兴味浓浓。
2021年10月20日,由湖州市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范斌带领着南太湖“新峰计划”书法人才成员19名一行至义乌市、浦江县,开展为期三天的采风踏秋。众人风尘仆仆来至采风第一站春及草庐美术馆,该馆隐于馆主朱智慧先生经营的帽厂中,电梯上去,开门入眼,便是翁同龢所书的“春及草庐”四字,苍劲浑厚,有篆籀之气。馆中正展出的是《心·印·境——鲁大东心经艺术展》,领衔“心·印·境”三个大字,线条厚重,笔力千钧,出锋奇逸,宛如虬枝。55方汇聚妙想巧思的心经篆刻作品,正草隶篆,功力深厚,印稿布局奇巧精妙,方寸之间带着一种神秘感,演绎出的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视觉美感,可谓气象万千,众人大为震撼。第二站来到浦江县书画会展中心,迎接众人的是“礼赞百年翰墨清风”全国清廉书法作品大展与“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册页)作品展,对于“新峰计划”的成员们来说,这无异于一场书与画的饕餮盛宴。册页展上,工笔之纤秾精妙,写意之风姿潇洒,或设色淡雅,或用彩惊奇,或构造入微,或泼墨不羁,大家走走停停,看不足这缤纷画作。书法展上,对于同道作品,大家更是潜心观察、虚心探讨。将离开时,众人合影留念,一行人的笑颜皆是一派满足。踏着一阵冷冽桂香,又行至吴茀之纪念馆,馆前石上刻着刘海粟所书“超远高妙”,两旁是一番雨打芭蕉、风摇翠竹的景象,馆中幽静十分,竿竿青欲滴,小池起涟漪,池中三两条锦鲤悠游自得,似不知有远客造访,馆中藏品更使众人流连而忘时,后又参观了上山考古遗址等地,内容丰盛,实在是不一而足。晚间,行至白马镇嵩溪古村,青山幽暗,天色已墨,大家将夜宿此地,虽是舟车劳顿,行程紧凑,众人的意兴却未阑珊,大家围坐两桌,暖意哄哄,热菜热茶,扫却一身疲惫,更话不尽今日的所见所闻,所得所悟,饭后茶尽,听得楼梯咿呀,雨敲山房,一夜好眠。次日一早,树色冥冥,鸟鸣山间,众人汇聚山房花厅,落座其间,开展了此行的重要环节——作品互评,大家将各自作品拿出,钉于木门上,气氛逐渐热烈起来,湖州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邹志红老师与副秘书长杨建民老师对成员们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杨宇力老师对于草书行笔贵自然而不造作提出自我批评,李军老师分享了国展篆书创作的纸张选择和风格取法,马启蔚老师对于学徐渭而如何跳脱形似、投入个人真情而感悟深刻,陈娟老师则提出行书的墨色、笔势变化与诗词平仄是紧密结合的,古人懂诗,故而作品生动,今人若只是模仿,则失于板滞,因此写字不能不懂诗律。大家各抒己见,文思激荡,30余幅作品,逾3个小时的热烈互评,众人于切磋琢磨间产生了身为同道中人不谋而合、心意相通的默契。
午后,于花厅中举行了将嵩溪山房作为“湖州市书法家协会采风创作基地”的授牌仪式,仪式简单而隆重,饱含双方的诚意与情谊。至笔会交流时,众人裁纸设砚,铺毡磨墨,或提笔而书,或沉吟构思,整个花厅顿时悄然,惟有以笔墨摩挲纸张之声,郑公诗云:“何时酒扫松楸畔,小盖茅庵只读书”,此刻,南太湖“新峰计划”的各位成员却演绎着“今日茶扫香桂畔,小盖茅庵只挥毫”的动人景象,宛如一首水墨与心灵交织共鸣的协奏曲,余韵与屋外雨声相伴,绵绵而不绝。采风之行的最后一日,雨去天清,秋光如洗。众人先去“江南第一家”,九座牌坊与郑氏家训让大家感会古代士人对忠孝礼义之重,后又驱车前往马良故里,直上峰顶,山风幽凉,漫步于登高村中,偶有烟火人家,捣衣声声,老者劳作,又遇艺术痴人,小隐于此,醉心创作,一番恍若桃源的安谧时光令众人心驰神醉。采风之行将至尾声,在市书协副秘书长陈卫星老师关怀安排之下,行程多彩,采风所得化为笔底所出,成员们都深感满足与幸运:青葵书院的任建芳老师认为现代书法人不能囿于书斋而固步自封,唯有走出去才能在交流中得到新知,在互相的坦诚批评中携手共进,在书本之外和山水摩崖间撷取艺术的感悟;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的郭敏老师提到这次活动是以采风求进步,以进步促发展,既开阔视野又净化心灵;祥和书院吴伟伟老师则被嵩溪之美所感动,在他看来嵩溪即是一幅完美的作品,笔法似水,连绵流畅,柔和而内敛,章法是错落有致的房屋,方圆并济,师法自然。此行望遍青山多妩媚,酝酿着南太湖“新峰计划”众人的希冀,将万物自然融进笔墨,将品格气质锤炼高远,将文化底蕴演绎透彻,从“高原”走向“高峰”,不断精进,不懈打磨,为创作湖州市新时代高质量文艺作品而不断注入艺术激情与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