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高杰治艺之路
■傅通先(杭州)
与画家杜高杰教授交往几十年,常在微信上互通信息,不时欣赏他发来的书画新作。去年,他作为浙江省老干部美术家协会主席,邀我参加他们组织的迎接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画展,看了他三幅笔墨精良的国画人物《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今年5月又邀我出席迎接党的二十大画展,观赏他气势磅礴的大幅山水画《青荣峻茂》,几次倾听他的精辟发言。近日,又相约几次倾心长谈,仔细研读了他出版的多种画集,看了他为萧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创作的2.7米高、7米宽的巨幅山水画《重湖叠献清嘉》,为嵊州、新昌高铁站创作的3米高、6米宽的巨幅山水画《自爱名山入剡中》,深感杜高杰是位不同寻常的艺术家。
首先,杜高杰的治艺之路富有传奇色彩,1936年12月31日生于四川央江,少时即为“神童”。他7岁学画,13岁在中学全校书法美术比赛中,一举获得书法一等奖、国画三等奖。14岁戴着红领巾进入大学殿堂,令师生惊为异人。17岁从贵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分配到鼎鼎有名的浙江大学任教,成为浙大最年轻的教师,引众多师生刮目相看。1992年,他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21岁,他以国画、版画、水彩画4件新作同时入选浙江省第一届美展,一时传为美谈。
在6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既教素描、水彩画、水粉画,又教国画,并从事油画、版画、书法、诗词创作。在国画领域,他既擅画人物、花鸟,又精于山水,集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
他教书育人积极认真,传道授业一丝不苟,门下俊采星驰、桃李天下。先后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杜高杰》《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中国美术鉴赏——杜高杰诗书画选》《杜高杰水彩画、油画、油画棒作品精选》等40多种画集,成为可宗可法的教学范本。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他担任了浙江西湖书画院院长、浙江省老干部美术家协会主席、杭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浙江省美协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国学会名誉会长等多个职务,在职谋政,各作贡献。
难能可贵的是,杜高杰注重把教学工作和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融合起来,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成了一位红专兼备的艺术家。1991年,浙江大学党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3年,国务院表彰他“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1994年,浙江省教委授予他“优秀美术教师”称号;2021年,浙大建工学院党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其次,杜高杰学养深厚,理念独特。在大学美术专业学习时期没有中国画课,他的成功靠的是几十年走一条自学之路。他说:“我自学最好的老师就是经典理论、经典作品、大千世界。用经典理论所阐明的理法,用经典作品体现的艺术修养、展示的技巧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才有可能达到高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刻苦磨砺,国学的经典著作,历代的经典画论,他都谙熟于心。而大量研习经典作品,让他不断提高了鉴赏水平。
他特别重视治学、创作的方向、路子、方法。他说:“方向明确,路子正,方法对,是不断进步的保证。强化整体意识,始终把握大局,坚持对气韵、境界、格调的不懈追求,是进入中国画最高境界——化境的唯一正确途径。要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审美要求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了规律,方法就活了。艺术贵在创造,贵在具有个人的风格。再好的作品,都没有重复的必要。”
他始终坚持置身现场、深入生活。他的画笔、画板,跟随他走遍了三山五岳、江河湖岛、风景名胜、农牧渔村。甚至家门口的枯藤小花、生灵童稚,都成了他的写生对象。他感言:“生活——大千世界,是学习和创作的源泉。任何一位开宗立派的大家,都毫无例外地得益于生活的滋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提炼塑造艺术形象,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是不易之理。”在艰苦探索的漫长过程中,坚持在丰富学养的同时,认真锤炼技巧,探求艺术的妙理,增强作品的情趣。下功夫于画外,融妙理于画中,不求速达,但求渐进。他说:“只有渐进不止,才有可能达到大成。”
杜高杰一向主张中国画要借鉴西洋画的好东西,融西于中。尝以诗云:“东西遥峙两高峰,各具风姿傲碧穹。”他说:“有的人一听到素描、透视就反感,这是短视、浅见!中国画不能排斥西画的技法。其透视法与光影艺术借鉴得妙,中国画创作往往能别开生面。”
第三,杜高杰的山水画成就卓著,饱含创新精神。其山水画,雄浑苍劲、磅礴凝重;蕴含妙理、气韵生动;笔墨奇妙,力蓄千钧;格高酣畅,耐看动人。山水画大家陆俨少赞他:“笔墨之雄健,位置之曲折,俱臻妙谛。”画史泰山王伯敏撰文说:“杜高杰的作品,愈画愈精,愈画愈生神。大幅大气磅礴,小幅则淋漓尽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任道斌撰文称:“画坛英杰代不乏人,继上世纪陆俨少以后,浙之孔仲起、杜高杰、童中焘则为跨世纪三杰。”
最了不起的是,继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开创“积墨法”之后,杜高杰融合中西艺术,独创了“积色法”,使水墨画更加变化多端,达到了明丽而不浮艳、厚重而不凝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