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书法

《中国篆刻》特种邮票发行

  本报讯 记者 蔡树农 “玺印千年礼绀容,简书天下得泥封。钤朱且看西泠赤,邮折咀英折页同。”8月5日,杭州西泠印社孤山还朴精庐举行容铁设计,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篆刻》特种邮票首发仪式。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邮政业务部副总经理顾军,西泠印社集团总经理王紫升,西泠印社社委会副主任王宏伟等以及数十位集邮爱好者出席。

  篆刻是中国一个既古老、独特、冷门但又比较小众化中知名度很高的艺术,巍然高耸秦汉、明清两座高峰,至于今天呈现产生第三座高峰迹象。篆刻与邮票结缘不是第一次,纯粹单独以篆刻作为设计元素进入邮品这是第一次。篆刻与邮票的共同点都是方寸艺术,以小见大、以小服人、以小出色,属于文化含量极高的精致艺术,任何精雕细琢的地方均不允许含糊。篆刻讲究设计印稿,邮票强调设计票面,设计是两者的核心价值所在,设计的同时又尽量不露匠心是为大匠。容铁首先是一个有想法的篆刻家,他把想法融入这套《中国篆刻》特种邮票,并且还有想法把首发式放在中国篆刻之城杭州,放在篆刻圣地西泠印社孤山社址,有点联姻篆刻与邮票的意味,是非常“想法”的成功策划与设计,篆刻爱好者、集邮爱好者齐聚西泠印社还朴精庐,见证篆刻与邮票的美丽传奇,篆刻、集邮界增添了一张鸿雁传书的明信片,西湖则多了一个可以闲品的文化印象。

  快六十花甲的容铁曾挂职西藏文化厅副厅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在书画、篆刻等方面颇有造诣。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篆刻作品,不一样的精彩。此次容铁以“中国篆刻”这一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四枚邮票。他选用了30×60规格的竖长方形票幅,以“三段式”设计在方寸之间表现篆刻作品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印章、印蜕、印面。印章实物承载着篆刻厚重的历史,置于票面最上;印蜕鲜艳的红色呈现主体画面,位居中间;最下方则是印面。票面图形排布疏密有致,营造了通透的空间感,旨在让观者通过一枚小小的邮票品赏篆刻文化的不同侧面。在票面呈现的印章的选择上,容铁也颇费心思。最终定稿的四枚邮票图案,分别表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四个篆刻作品——战国外司炉鍴、秦代宜阳津印、汉代朔宁王太后玺及唐代中书省之印,四方印章分别作为当时篆刻文化的经典代表,勾勒出篆刻发展前期的历史脉络。第一枚“外司炉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燕地区的掌管铸造钱币的职官之官印,采用长条形状。第二枚“宜阳津印”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秦代宜阳渡口一县令的官印。秦统一七国后也实现了文字统一,小篆成为当时社会通行文字的承载标准。这方印章的字体正是小篆,材质为铜,采用铸印工艺,且为田字形,彰显出秦汉时期印章的主流风格。第三枚汉代“朔宁王太后玺”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这方印章由阴文铸造,表面光洁、字形规整,彰显出端庄厚重之美;金印的材质凸显了印主皇室身份的高规格,是雍容华贵的皇权地位的象征;印钮为颇具特色的龟钮,灵动地表现出龟的形制。这方印章充分体现了汉代印章成熟的铸印工艺和艺术水准,成为后人研习篆刻的重要学习范本;将此颇具代表性的一方印选入主题邮票,也更清晰地为观者展示出篆刻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第四枚“中书省之印”,体现了篆刻工艺自汉延续至唐代的变迁。容铁表示,篆刻者皆知“印宗秦汉”。秦汉时期正是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的第一个巅峰时期,其间形成了篆刻传统审美体系的雏形,许多明清篆刻流派及现代的篆刻家都承袭了秦汉的篆刻风格。可贵的是,时至今日中国篆刻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未曾受外来文化的入侵,一直维持着传统的“原生态”。


美术报 书法 00012 《中国篆刻》特种邮票发行 2022-08-13 24641282 2 2022年08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