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文章导航

文化振兴与佛山艺术三年展

  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是我非常熟悉和关注的一个美术馆。多年以前,因为查阅美术史资料的缘故,与该馆结缘。后来在该馆参加艺术活动,观摩藏品,直至举办展览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艺术馆以地域文化为中心,立足佛山,依托文化名城,借助艺术展览、学术研究、公共教育、作品收藏及提供艺术类图书阅览等,为佛山塑造了动感十足的文化形象,成为广府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佛山市民充分享受到这种来自于家门口的文化福利,艺术馆在文化传播、艺术交流等方面都与全省乃至海内外有相应的互动,使其声名远播,成为提升佛山文明程度和文化形象的一扇重要窗口。

  在既往的四年内,艺术馆成功举办了首届佛山艺术三年展和第二届佛山艺术三年展的西画部分,在业内外引发热烈反响。展览所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佛山地区书画家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佛山的艺术生态与艺术成就。看得出来,艺术馆是在借助三年展这个相对稳定的平台,发掘佛山籍或寓居佛山的艺术家英才,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现个人艺术风格的舞台。事实表明,通过三年展,艺术馆和艺术家获得了双赢。艺术馆借助这些洋溢着艺术激情的佳作,为市民呈现了丰盛的精神盛宴,打通了佛山与外界进行交流互鉴的康庄大道,并丰富了馆藏,而艺术家则通过这个精心打造的艺术空间,及时展示作品,通过作品与艺术界互动与沟通,取长补短,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高更远。佛山地处大湾区的重要枢纽,三年展不仅影响及于珠三角及整个广东地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美术都会有辐射作用,其展览的信息随着现代传媒的无障碍传播,势必在海内外艺术界也会引发一定的关注。

  今年展出是第二届佛山艺术三年展的书法、国画方向。经过评审委员会的精心遴选,郭亚明、郭文钊、谢德欢、孔繁兴、赖智豪、杨劲松、朱广贺、崔勇强、曹钟兴、何婉薇、罗小颜、李紫玉和王永才成为本次展览的入选作者。十三位艺术家大多为活跃于佛山艺术界的中青年才俊。他们独具个性的艺术创作,成为佛山传统书画艺术的缩影。书法中,郭亚明的行书结体倚侧,随心所欲,瘦劲而有灵动之势;郭文钊的行书用笔醇厚,纯任自然,浑厚而兼具拙趣;谢德欢的篆书朴茂而具书卷之气,其行书技巧熟稔而不失雅意;孔繁兴的篆书内敛而带隶意,用笔飞舞跃动,颇具野逸之趣;赖智豪的行草书纵横捭阖,用笔劲健,富有张力;杨劲松的行书结体沉稳,随意自然,不乏古韵;朱广贺的行书疏朗稳健,拙而愈巧。很显然,这些书法家都在技巧的游刃有余中,试图在结体与笔意的融合中彰显个性。绘画方面,崔勇强以水墨写秀美山川,墨韵淹润;曹钟兴的人物工整秀逸,生动传神;何婉薇为花鸟写照,精细秀美,赋色妍雅;罗小颜的山水恣肆淋漓,墨韵明净,意境幽远;李紫玉的花鸟赋色淡雅,笔致工细,富有诗意;王永才的山水以焦墨与浅绛相融,用笔老辣。这些画家有的以工笔精致见长,有的以泼墨写意知著,他们师法前贤却又不重复前人。这些书画家均以不同的笔触,诠释了中国传统书画在当代语境中的不同语言表现形式,不仅是当代佛山地区书画艺术的微缩景观,更可概见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书画的现代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讲,佛山艺术三年展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伯乐式的大舞台,使一些遮蔽于公众视野、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能适时地脱颖而出,成为佛山地区艺术家升堂入室的晋身之阶。

  在入选的十三位艺术家之外,还有庞国钟、李良晖、陈永锵、邹莉、郭子良五位特邀书画家。他们都是在各自专研的领域独擅胜场,有的甚至还是在全国画坛颇具影响力的名家。这些作品的加盟,为本次三年展增添了一种厚重感。庞国钟的书法结体或细劲,或粗率,在稳重中尽显萧散之韵;李良晖的行书肆意挥洒,而楷书则严谨端整,可见其收放自如的书写风格;陈永锵的花卉一如其惯常的水墨与红色相融合的个性特征,色彩反差大,对比强烈,颜色鲜艳而不落俗,具有鲜明的雅俗共赏的岭南特色;邹莉的人物细笔雅致,在准确塑造人物形与神的基础上,善于烘托气氛,在跨越时空的环境中营造朦胧的氛围,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郭子良的水墨画在解衣般礴的晕染中,点缀以人物、水禽或房舍,云天一色,幽静淡远。他们大多已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在取法古人与师法自然中渐入佳境。

  入选的各位艺术家作品,均经过评审委员会纪光明、李小如、王志敏、王永、周正良、叶其青等人的精心审阅与甄别。这些评审委员,本身也是广东地区有名的书画家,其中有的已经在主流艺术圈享有盛誉。他们提供了代表其主要风格的作品参展。这些作品,作为一种标杆式的示范之作,或可示人以门径,成为后学之津梁。

  放眼全国,在地级市中举办艺术三年展者并不多。佛山艺术三年展可谓开风气之先,在同类地级市美术馆中堪称翘楚。据我有限的阅历所知,在省会以外的城市中,经常举办艺术展览较为活跃的城市有深圳、珠海、青岛、苏州、宁波、淄博、绍兴等,而佛山以一馆之力担当其连续不断的三年展,其艺术作为或可与这些同类城市比肩。这不仅是其争当广府文化领头羊的重要举措,更是迈出与珠三角和大湾区美术相互交融与借鉴的重要一步。这些展览集公益性、艺术性、教育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在传统与现代、国内与海外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通往艺术的殿堂。

  佛山地区的书画向来底蕴深厚,在明清时期的广东艺坛独占鳌头。明代的山水画家颜宗,其《湖山平远图》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广东绘画。宫廷画家林良,与吕纪齐名,其工笔与小写意相结合的花鸟画使广东绘画首次走出岭南,扬名于主流画坛。万国桢的花鸟、朱完的墨竹、张誉、梁孜、欧大章的山水、孔伯明、梁元柱的人物和邝露的书法等,都是明代广东书画史上的经典。到了清代,彭睿壦的兰竹与书法、黎奇的画牛、黎简和谢兰生的书法与山水、梁槤、张如芝、黄丹书、黄培芳、梁枢、严伦、严显、熊景星、罗阳的山水、张锦芳的墨梅、郭适、何翀的花鸟、温汝遂和招子庸的墨竹、梁九图的兰花、佘凤、苏六朋、苏仁山和伍学藻的人物,清初“岭南三家”之梁佩兰、陈恭尹及晚清时期朱次琦、邓华熙、张荫桓、康有为和李文田的书法等,成为广东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佛山地区的书画家数量,已经接近其时广东书画家总数的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府文化的头雁。民国以降,广东“国画研究会”重要成员黄君璧、潘和、温其球、张虹的山水、邓芬的人物、蔡守的花鸟,“岭南画派”传人何漆园的花鸟、人物、黄少强的人物等,以及学者简朝亮、黄节的书法、何香凝的花鸟、梁又铭的画羊与人物等,在二十世纪广东书画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书画鉴藏方面,吴荣光的《辛丑销夏记》、谢兰生的《常惺惺斋书画题跋》、孔广陶的《岳雪楼书画录》、叶梦龙的《风满楼书画录》和梁廷楠的《藤花亭书画跋》等,不仅是广东书画鉴藏的代表,在整个中国书画鉴藏史上,大多也有一席之地,而吴荣光既长于书画鉴藏,在金石学与书法方面也具有较深的造诣,在清代学术界和书坛享誉甚隆。

  正是因为佛山地区自明代以来所形成的书画传统,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得地缘优势,秉承近五百余年来的学脉,在广府地区树立起推广、展示、研究与典藏书画的典范。而承传有序的佛山艺术三年展,便是与明清乡贤遥遥相接,弘扬桑梓文化,拓展艺术空间,是一脉相承的艺术再现,在佛山文化的振兴中,无疑起着引领文化潮流的作用。基于此,艺术馆所倡导并践行的佛山艺术三年展,其意义很明显已经超越其展览本身。


美术报 专版 00020 文化振兴与佛山艺术三年展 2022-09-10 24771122 2 2022年09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