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3版:拾遗

文章导航

“守正创新”话非遗

跨学科视角品江南非遗之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些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的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我们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将传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挖掘其丰富内涵的同时,使之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任务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作用,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观念,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家国情怀。” 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本就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当我们需要将这些优秀的传统资源纳入现代社会,使之焕发新的魅力时,就不能从单一学科的视角进行继承与发展,需要从更为广阔的自然、社会、历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重新对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进行思考。基于此,学生在欣赏一件非遗作品时,应从各非遗的具体门类出发,在充分了解该门类非遗特点的同时,加强该作品与姊妹艺术或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艺术门类融合、学科统整中汲取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功效。

  本组的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江浙沪地区的三种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山千灯古镇是昆曲的发源地,代表性的水磨腔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昆曲传统记谱方式工尺谱有什么要诀?绍兴鲁镇的非遗“社戏”与鲁迅先生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社戏》有哪些异同?如果学生来策划一场水乡社戏节中的艺术展演活动,大家该如何扮好小小策展人这一角色?古老的上海宝山罗泾古镇的十字挑花技艺该如何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用“互联网+工艺”的思维和手段创作实用、美观、创新的文创产品呢……

  同学们,让我们怀揣着这份好奇,一起走进浙江绍兴、江苏昆山、上海宝山的这三座江南水乡古镇,通过多样化的鉴赏内容、创新丰富的学习形式、多元立体的互动体验,在非遗导赏与谜题寻踪中品味江南艺韵、在学科统整与创意荟萃中感受传统非遗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其生生不息的魅力和风采。


美术报 拾遗 00033 “守正创新”话非遗 2022-10-01 美术报2022-10-0100006 2 2022年10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