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来常山,徜徉“宋诗之河”

  千年宋韵文化是浙江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宋韵文化在常山县有着丰厚的积淀和遗存。百里常山江上,宋诗文化源远流长,陆游、杨万里、辛弃疾、朱熹等大批诗人沿江赋诗吟咏,留下经典宋诗1000余首。

  近年来,常山聚力建设“宋诗之河”文化带,全力打造宋韵文化传承示范县,努力让“宋诗之河”成为常山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一条诗河承载历史

  打造文化品牌

  今年6月,“宋诗之河”陈力农水墨作品展在常山县文化馆开展。现场展出了以《常山形胜图》为代表的《常山宋诗组画》等70幅作品,将常山江“宋诗之河”风采神韵展现的淋漓尽致。

  常山每年都会围绕宋诗文化举办多场相关的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宋诗文化深入人心,让“宋诗”二字与常山建立密不可分的联系。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游历常山,在诗中描写常山的诗人有一百多人,以宋代居多,而宋诗就是宋代留给常山最重要的文化瑰宝。

  为了深入挖掘这一文化资源,常山县乘势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品牌。一方面加强挖掘研究,成立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系统开展常山历代诗咏、文化高地标识体系等文化研究,整理出历代诗词4200余首、经典宋诗1000余首。

  除此之外,还推出“宋诗之河”系列文化丛书、山水长卷、电子地图,举办“宋诗之河”主题“浙江书法奖·沙孟海奖”第十届全浙书法篆刻大展、“宋诗之河”系列高峰对话活动等。

  另一方面推动开发利用,常山将“宋诗”元素融入新时代美丽常山建设,深入实施定阳里·宋诗城、常山文化博览中心、中国宋园·三衢石林等十大文化工程,大力建设紫港古渡、长风古渡、招贤古街三条“宋诗文化长廊”,修建文昌阁、文峰塔、万寿寺等“宋诗之河”文化地标。

  一条诗河润泽两岸

  造福全县百姓

  “有了景观桥,我们步行五分钟就能到城东新区,非常方便。”市民刘先生沿着宋诗长廊一路走向景观桥,在他看来,景观桥是一条“民生桥”,更是一座“幸福桥”,极大地拉近了新老城区的距离。

  近年来,常山更是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常山段建设为契机,对百里常山江“一江两岸”进行精心设计,在常山江流域布局实施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柚香谷产业园、金源旅游根据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综合展现产业、旅游、文化等诸多元素,将“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常山段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示范带,推动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发展,促进百姓增收。

  同时,常山还在加快常山江“宋诗之河”的航运复兴,推动常山江航电枢纽建设,推进城市更新。

  常山还成立“宋诗之河文化带”工作专班,全力打破部门分工、职责界限,确保常山江航道开发、常山文化博览中心、渡口未来社区、赏石小镇、招贤古渡等重点工程高效推进。

  同时全力打造“宋诗之河文化带”十大标志性工程、十大文化IP、十大名人、十大历史故事、十大文化产品等,进一步加大宋诗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要努力推动‘宋诗’元素在项目、产业、场景、业态之间互相交融,让宋诗之河文化带成为宋韵文化的重要节点,成为常山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常山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一条诗河连接风景

  促进文旅融合

  “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杨万里曾在《过招贤渡》中高度评价的“招贤酒”,在“宋诗之河”文化打造中成为重点开发的文创产品。文化是魂,旅游是体,近年来,常山加快发展以宋诗为核心的文旅产业,积极谋划将沿江三条“宋诗文化长廊”、三个“宋代文化小镇”、“宋诗之河”文化地标等文旅项目形成有机整体,结合浙皖闽赣“95号联盟大道”建设,推进古寺、古村、古道、古居等串联成线,发展宋诗文化体验旅游。

  同时以景区化的理念打造“宋诗之河”系列项目。招贤镇宋诗展馆,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浓郁的宋代文化。依托“宋石”资源,常山建成中国观赏石博览馆,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奇的观赏石主题博物馆。

  常山还以建设“宋诗田园”为目标,将宋诗元素融入到乡村建设项目当中,实现文化惠民。芳村镇金源村以王氏家族“一门九进士”为重点,挖掘王介与苏东坡、王安石、米芾等历史名人交往的文化资源,修缮世美坊和王氏宗祠,做足宋代文化文章;芳村镇以开发千年宋镇文化为重点,开发芳村古街,打造宋代文化小镇。一批以宋诗为主要文化特征、多元一体的现代农业文旅综合体已成规模。

  未来,常山将持续推进宋诗文化基因解码、地标项目打造、特色品牌推广等工作,全力擦亮以“宋诗之河文化带”为核心的宋韵文化“金名片”。

  图片由常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美术报 专版 00022 来常山,徜徉“宋诗之河” 2022-11-26 25089564 2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