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予风范——纪念叶浅予诞辰115周年特刊
叶浅予(1907.3.1-1995.5.8),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从事国画教育,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第二至七届委员。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曾为茅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漫画先驱
叶浅予是中国漫画的奠基人,也是抗战时期漫画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的漫画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作品,更是鞭挞丑恶旧社会的有力武器,是刺向无耻日军的锋利尖刀。上海创业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叶浅予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作品,画风犀利又饱含激情。这些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见证历史之作,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成为再现抗战硝烟、记录时代风云的历史画卷,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速写巨匠
叶浅予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速写本子不离身,他的速写简洁大方、洒脱有力,是一致公认的逸品。从《天鹅湖》开始叶浅予用水墨改画,线条减至极致,清婉动人,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减笔人物画传统的现代复兴。面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中的生动形象,叶浅予探索笔意变化,突出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追求东方型的单纯美和古典美,其中以戏剧舞台人物最为有名,是公认的雅俗共赏的压轴之作。代表作有:《新疆舞曲》、《印度独舞》等。
画坛宗师
叶浅予的艺术成就相当之高,漫画、速写与国画三大类的艺术形式各得其美,又互相交融,其中速写是前后过渡的“桥梁”,共同构成了独具神韵的“浅予风格”,堪称画坛一代宗师。40年代,叶浅予的创作从漫画转向中国画。他从敦煌绘画宝库中汲取了艺术修养,并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中国画人物画上。徐悲鸿对叶浅予的评价是:“浅予之国画,如其速写人物,笔法轻快,动中肯綮。”宗白华的评语是:“浅予的印度舞画,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结合。”张大千评价:“叶浅予每写天竺寂乡舞女,奇姿逸态,如将飞去。”代表作有:《婆罗多舞》、《富春山居新图》等。
艺术教育
1947年,叶浅予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开始长达四十多个春秋的执教生涯。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之后,叶浅予投以全力筹建中国画系,并长期担任系主任职务。几十年来,桃李满园,硕果累累。对于中国人物画的现行教学,叶浅予开荆辟棘立下了范式。著名画家周韶华评价道:“新兴美术教育崛起之日,矢志者相继而起,徐悲鸿、蒋兆和诸辈也不乏其业绩。但是真正有其系列、成其系统,在美学上建立起体系的,非叶浅予先生莫属了。在这个领域,就推他为当代的代表……”
情系故土
叶浅予生长于桐庐这方美丽的山水之地,对桐庐怀有深切的感情,即使成年后身处千里之遥,仍情系家乡,不忘故土。从1976年开始,叶浅予基本上每年都要回一次桐庐。1985年,故乡桐庐为他造了一幢二层楼院,叶浅予就在这座被他命名为“富春画苑”的安乐窝里,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共享故乡美景。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与桐庐有关的文章诗句,晚年自感“画思渐稀文思寄,细叙沧桑记流年”,作了一本自传,其中“老笔忆童年”一章,细致回忆了在家乡度过的童年岁月。
今年是叶浅予先生诞辰115周年,为大力弘扬先生“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的艺术精神,全力打造“叶浅予文化”品牌,进一步推进桐庐书画的交流和经济发展。桐庐县人民政府于2022年12月8日举行了“‘浅予风范’——纪念叶浅予诞辰115周年叶浅予中国人物画研讨会”,现将部分学者、专家发言摘要如下:
池沙鸿(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他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也反对保守主义,更遵从自己的直感,顺应生活和教育环境。他从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出发,以速写为起点,不用静止的模特儿或图片,不用扎实细致的结构素描造型,完全在造物的动态中定格最美的瞬间。他吸收古今中外艺术他愿意吸收的部分,以中国画独特的默写能力,将胸中成竹在笔笔生发的过程中演化出即时之竹、生命之竹。这个过程彰显了他的为人,写出了他的精神。这个过程很难复制,却成为经典。
赖思佳(中国国家画院 卢禹舜院长博士生):叶浅予早期对中国传统戏剧十分感兴趣,日常总会去剧场看表演,妻子戴爱莲也是一名舞蹈家。他自己也在自述中提到:“我所表现的生活是舞台的生活,而舞台上的形象是编剧、导演和演员从生活中直接提炼出来的。”在生活中汲取形象,通过艺术创作将每一个鲜活生动的戏曲人物形象意象化地展现出来。其意象化的舞蹈戏曲人物类似于用书法抽象地展现少数民族舞蹈,……他用于舞蹈人物画的速写,是掌握运动中的节奏美,是略带夸张的节奏美。
卢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院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叶浅予先生是令人敬重的大画家,他是我国漫画和人物速写画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写意戏剧舞蹈人物画给人印象特别深刻,叶浅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担任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培养了周思聪、卢沉、李延声、刘大为、贾又福等一大批名画家,对中国画教育贡献卓著,在20世纪画坛和教育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好多年前,我们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就期待着叶浅予纪念馆能加入到联会中来,但条件一直不太满意。……我本人真心期待叶浅予艺术馆能早一点成为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的成员馆。
缪宏波 (杭州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杭州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十年前,叶浅予先生的女儿叶明明整理了先生《富春人物画谱》100幅,……画谱中虽有历史人物,但更多的是改革开放后桐庐现实人物群像,配合各类场景,可以窥见先生满满对家乡的人文关怀和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每一根饱含激情的线条,每一个人物的机巧布局,将社会变迁、市井百态跃然纸上。优秀的艺术作品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如此地与您贴近,只有先生这样执着痴绝于艺术,又能在一张一弛间通过“白描速写”捕捉那最经典永恒的瞬间。
茹峰(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画院副院长):在上世纪70年代,他数次往返于北京和家乡桐庐之间,他以当代人的眼光深入生活,饱游饫看,访桐君山,观四望亭,游芦茨、七里泷及梅城白沙,并参照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手卷形式,数易其稿,最终创作出了有着现代审美意义的《富春山居新图》。在这里,叶浅予先生没有单纯地去参照黄公望的技法,或者那种远离人世间的隐逸境界,而是着重于现实生活的场景,春、夏、秋、冬,阴晴、朝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当代画卷。
杨大伟(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他作品中的人物所以与众不同,应该在于他们是生活中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而典型化了的。生活速写便是把生活中的形象变成艺术形象的重要桥梁。叶浅予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用笔抑扬顿挫、形象生动传神的作品,从舞蹈人物、京剧、地方戏及民族舞蹈、体育运动、动植物、花木等诸多艺术样式的速写素材中,他通过敏锐的捕捉、提炼丰富的现实社会和生活,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速写作品。用一幅幅速写为我们呈现了看世界、看生活的视角。可以说速写即是他成为漫画家和中国人物画家的重要前提。
余良峰(杭州国家版本馆展览负责人,浙江美术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叶浅予的画追求简约,其人物画从速写中生发而来,带有漫画夸张的特征。笔墨技巧已达到伸展自如的境地,线条流畅,转折圆熟,轻重有致,变化丰富,使人物的神韵在眼眉流露和动态肢体间意足神完,真正做到了“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叶浅予的人物画具有浪漫气息,虽然经过了夸张、提炼等艺术化处理,人物形象反映出华贵富丽、光彩夺目的效果,但给人的感觉从来都是典雅纯正,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天真拙朴的神采和格调。
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他不是科班出身是自学成才,大量的速写实践,让他练就了过硬的造型能力。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他由漫画转向中国画。根据速写得到的题材,进行中国人物画创作,逐渐形成笔墨爽利、造型夸张富有动感的作品。所以他能创造中国画的动感之美首先归结于速写上。当他面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各民族舞蹈的生动形象,他常常目不转睛集中精神,眼手一致快速下笔,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提炼水平、心手眼协调一致的独到功力,刻画出了众多神形兼备的动感美学的中国画作品。
张建新(中国梅花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徐悲鸿画院副院长):叶先生历来重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善于在古代艺术宝库中汲取修养。例如,他在1943年访印归来所创作的一批印度舞蹈人物作品,以及1950年创作的《天鹅舞》等,从水墨、线条、色彩诸方面都传承和借鉴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特别是他采纳了敦煌壁画重彩线描的创作元素,创造性地把它植入人物形象塑造,不仅增强了艺术形象的视觉感染力,也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当今如何看待和继承传统的课题面前,叶先生无疑是古为今用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