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元:画“大画”的“漫画机器”
■颜庆雄
漫画家张文元的成名作是一幅“大画”,那是1936年11月于上海举办的“全国漫画展览会”参展作品——漫画《大观园》,作品采用中西结合的透视艺术,以鸟瞰的角度展现了作品表现“大观园”的整体面貌,揭露日本侵占东北并建立傀儡伪满洲国这一历史题材。这幅表现宏大主题的讽刺漫画甫一亮相,便震惊四座,在漫画界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这是他倡导的“大画面、大构图”漫画理念的第一次具体实践。《漫画界》1936年12月号的“全国漫画展览会专号”上以彩印画面整版登在首页,《良友》全国漫画展览会选刊,也在显著位置刊登。
正因为张文元对政治和现实生活反映的敏锐、构思的敏捷、在表现方法上的別致等等,造就了他的漫画井喷高产,有了“漫画机器”“多产快手”的美誉。黄永玉曾在1947年发表的《张文元其人其画》中这么写道:“他的产量极多,据他告诉我说,曾经一晚上赶过连环画十五套,每套四张。不说别的,单就他头脑的灵活处,就不是普通一般人所办得到的……而他,基于纯熟的技法捉刀,利用灵活丰富的想象力,手脚并用,放笔直干,一气呵成。”
张文元最著名的“大画”莫过于漫画《大闹宁国府》,这幅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鸿篇巨制,直接将《红楼梦》相关经典场景移之当下,采用漫画常用的“比喻借代”手法,精彩地描绘了走上穷途末路、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中心的国民党群像,起到了借古讽今、强化主题的作用。
偌大的典型场景塑造,画面繁而不乱,人物众多又各有神态,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几乎可以“对号入座”,细节描写,夸张而又细致地体现出当时政治形势发展在每个人身上的心理,将国民党内部的明争暗斗及错综复杂的社会时局,给予夸张的描绘和概括,表现了国民党政府行将灭亡的主题,高度地显示出作者的精密构思和高超的造型能力。而《大闹宁国府》的题目也定得非常巧妙。“宁”是南京的简称,是当时政府办公所在地,当时也有人戏称为“宁国府”。“宁”也是不得安宁的意思,“大闹宁国府”一语双关,匠心独运,令人叫绝。
张文元的“大画”还有一幅发表在1947年第206期《联合画报》中的“漫画之页”上的《大世界》,跨页骑缝的大制作,以白描形式的漫画真实再现“大世界”内景,将“大世界”这一人流攒动、场面喧闹、情形混杂情形瞬间定格,极具现场感。这幅《大世界》单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细节丰富、强烈震撼,超越了漫画本身的之于社会文化、时代生活的关切,这也是张文元对漫画艺术规律的一个积极探索和实践,体现了他对于漫画其未来发展空间和可能形态的积极探索与尝试。当代漫画家沈天呈先生在得观《大世界》后评价道:“佩服!画‘大观园’式的漫画,是要有勇气的。除了要掌握远中近,调节黑白灰,还要布控精叙略,导控人物呼应及布局道具。显然,那时没有电脑,不能割换修饰,画到半途想再改动只有重画,所以,佩服!上海人讲——服帖!”
被誉为“漫画机器”的漫画家张文元出生在江苏太仓,1931年开始频频有漫画作品发表,1935年到上海发展,开始在《时代漫画》等刊物发表漫画。仅仅一年后,26岁的张文元在“全国漫画展览会”中,以漫画《大观园》一鸣惊人。抗战爆发后,他辗转武汉、重庆和昆明等地,参加了漫画作家协会战时工作委员会,创作出大量揭露日寇侵略罪行和鼓励抗日军民战胜敌人的抗战漫画。其中,一幅题目为《以逸待劳》的漫画,以四幅连续画面生动描绘我抗日军人如何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靠机智勇敢取胜,大大鼓舞当时抗日军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继1938年《抗战画刊》首发后,还被《抗战漫画》等刊物相继转载。发表在1938年《中国的空军》期刊第3期的《莫放过了好机会》是一组六幅的漫画,描绘了我神鹰勇士的机智、果断和勇敢。画面由上而下,再由右至左,连贯精彩,犹如电影分镜头,八九十年过去了,这种表现手法毫不逊色现在的动漫连环画。
“漫画机器”张文元在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新闻日报》美术摄影组组长时期创作了大量时事新闻漫画,还与众多漫画家在上海创办了《漫画》月刊,1951年出版《张文元漫画选》。可惜的是,在1958年后被迁赶到宁夏盐池高沙窝公社,他停止漫画创作,改画中国画,“漫画机器”再也没“复工”了。
(作者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漫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