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印—会稽县印
■裴媛媛
青少年朋友们,我们读《论语·为政第二》,其中有一句:“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人类文明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推进,需要诚信价值来维系社会的秩序,确保良好的发展方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数以千计的会徽设计稿中,一个以印章为主题的作品脱颖而出,它以信为标,饱含着中华文化与信义精神。
其实,印信的出现正是社会建立诚信价值体系的需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文明进步到相当高度时的产物。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对印的解读,更多强调了官府政令效力的意涵:“印,执政者信也。”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唐代时期的官印——会稽县印。
1.基本信息
文物名称:唐“会稽县印”铜印
文物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具体年代:唐(618~907)
类别:玺印符牌
规格:纵5.5厘米,横5.5厘米,高4.1厘米,边5.5厘米
2.细节图
3.知识点
①大唐官印做什么用?
中国印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了。《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有“鲁襄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的记载;也有《战国策》中苏秦佩六国相印的记载;还有东汉卫宏《汉旧仪》中:“秦以前民皆佩绶,以金银铜玺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官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封建王朝政体由朝廷中央和地方构成:包括皇帝的帝王印【见图】、各级朝官官印【见泃城都右司马印】、地方行政官印【见唐金山县印】等,各级机构品官官员之印,军事机构军官官印等,官职越高,官印越大,意味着权力就越大。秦以来天子的印独称玺,玉制而成,其他的印主要以官印尺寸和质料来区别官员品级的高低,是不可用玉的。因此,即使至今遗存的官玺有铜、陶、玉等质地,但多数为铜质。
隋以后,作为公私交接、信用保证的印章,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印面扩大,一般为5厘米或六七厘米见方;印文书体,由汉魏缪篆(móu zhuàn,是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恢复为秦小篆;印文从白文转变为朱文,没有例外,唐代正是沿用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