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演绎绘画、设计与文学
19至20世纪西方贺卡艺术“悦然”纸上
每逢佳节,你会用什么方式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呢?
如今我们已经习惯借助互联网和电子通讯技术,不过在百年前的西方,实体贺卡曾作为主流载体大放异彩。19世纪中后期,随着印刷技术的革新和邮政服务的普及,贺卡的购买和寄送成本大幅降低,在节日互赠贺卡的社会风尚开始形成,并延续至20世纪。
小小的贺卡不仅承载着真挚的情感,还在方寸之间融合了绘画、设计、文学等艺术形式,因此被视作珍贵的收藏。有趣的是,在以纸为主要材料的贺卡上常见纺织品的身影,或镶贴装饰、或作为装帧材料、或为纸提供质地工艺的灵感,两者的互动成为点睛之笔。
正值岁末,中国丝绸博物馆对馆藏西方贺卡进行整理归纳,展出19至20世纪的贺卡共20余张。涵盖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馆藏的贺卡收藏册。希望借助这些百年前的作品,让我们一窥彼时生活仪式感和装饰艺术风格的同时,在即将到来的团聚和感恩时节,传递温馨喜悦的氛围。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品分为流苏镶边贺卡、绳结缎带贺卡、纸蕾丝贺卡、穿孔纸刺绣贺卡、立体贺卡等不同风格类型,每一件精致美观又蕴藏着人文艺术。
譬如,19世纪后期风靡的流苏镶边贺卡(Silk Fringe Cards),与独立邮寄的贺卡不同,它通常装在精美的礼盒内以保护流苏。有单层或小册子式可打开的多层两种形式,一般正反面均印有图案及祝福语。流苏有须边流苏和卷结流苏等种类。
而绳结缎带贺卡(Cards with String/Ribbon Tie)在小细节的处理上做足了巧思。对折的贺卡在折叠处常见用绳穗或缎带作为装饰。当贺卡附有内页时,细绳和缎带还发挥了装帧作用,将多层纸张“装订”在一起。
维多利亚女王在她1840年的婚礼上身着蕾丝礼服,使蕾丝在19世纪中后期广泛流行,常运用在服饰的领口、袖口、裙摆等处。这种审美情趣也反映在贺卡的设计上,蕾丝在贺卡上的装饰方法,除了有直接镶贴,更诞生了结合纸张特性的纸蕾丝——通过模切工艺使纸呈现出精致的蕾丝效果。纸蕾丝贺卡(Paper Lace Cards)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一直非常流行,尤以情人节主题为最。
同样在19世纪中后期受欢迎的还有用厚卡纸作绣底的穿孔纸刺绣(Perforated Paper Embroidery Cards)。与软滑的布料相比,在纸上刺绣更容易操作;预先画好线条,标记针迹,很快就能完成,故被广泛运用,从贺卡到书签都能见到这种工艺。
19世纪后期见证了立体贺卡(Pop-up Cards)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卡片和如今的立体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加入可展开、翻转或滑动的元素,使平面卡片打开后呈现多层次、景深丰富的三维效果。正是这种特性,使其广受欢迎,甚至作为艺术品放在家中陈列展示。
据悉,“悦然纸上——19至20世纪西方贺卡艺术”展将持续至3月15日,丝博馆将融合了展品元素的海报制作成贺卡,前来看展的观众可在其背面写下祝福送给亲友或珍藏。
(厉亦平编辑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